6月13日上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就破解财产处置难工作召开新闻通报会,会上,大兴法院与京东集团签署了“智慧执行”辅助体系合作协议。
该院借助社会化、信息化手段,不断创新财产处置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执行难”是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突出问题之一,最高法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其中,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90%以上要在法定期限内执结
会上,曹庆安副院长介绍,财产处置工作存在几大难点:首先,财产处置程序复杂,且存在交叉性,需要法院之间协调,被执行人财产的核查程序繁琐,导致处置时间长。在查扣财产时,财产成交难度不同,存在或然性,且有些财产交易受到限制,最后很难上拍。目前社会公众对网络司法拍卖尚未熟识,很多被执行人对司法拍卖工作不了解,具有很强的排斥心理,由于不配合导致拍卖信息不完整,也影响了拍卖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大兴法院开展了以下工作:首先成立“1+2+2+1+N”专业处置团队,即1名法官、2名法官助理、2名辅助人员、1名法警、N名拍卖辅助机构人员组建团队专门从事财产处置工作。同时,与京东集团合作开发“财产处置全流程管理系统”,实现查、评、拍各环节事项流转、监控审批、数据分析网络化智能化,打造适应互联网+时代处置工作新模式,建设“智慧法院”。
大兴法院建立网拍平台、自媒体平台和合作平台三方联动宣传机制,普及网拍知识,促进拍品成交,同时精细管理,实行“一步工作法”,降低各环节分开进行消耗的时间成本,处置周期缩短近50%。
大兴区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主任赵玉东介绍,“财产处置全流程管理系统”作为独立的系统已装备到大兴法院,力争充分利用该系统助力执行难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