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苑

【散文】悠悠浅唱的“摆渡人之歌”

本站发表时间:[2019-09-26] 来源:北京法院网 作者:刘津宁

  在南方上大学的时候,借助地理优势,但凡得了闲暇,年年暑夏都会溜去周边的水乡古镇呆上几天,在水乡氤氲中寻找韩愈所说的“涤濯神魂醒,幽怀舒以畅”。后来北上,远离江南,午夜梦回,甚为思念。近日偶然听到了一曲鬼才范宗沛的《摆渡人之歌》,回忆无限,惊为天人,故将此曲资料收集整理,缀成此文,以飨诸君。

  《摆渡人之歌》是范宗沛的专辑《水色》中的第四首,据说,给他这张专辑创作灵感的,是一趟周庄之旅。专辑中亦有一首同名主打单曲《水色》,不过音乐欣赏毕竟重在主观体验,私以为《摆渡人之歌》在旋律与编曲上最为上乘。范宗沛本就是鬼才,极其擅长为剧作配乐,多次在金马奖、金曲奖、金钟奖获得奖项。于他而言,生活的每一帧似乎皆有属于它的独特旋律,以音符为笔描绘画面亦是他擅长的技法。

  此曲融合了西洋乐和苏州评弹,曲子以一句评弹清唱起调,将听众迅速带入画面后,几小节的钢琴旋律辅以流水声让人精神松弛、思绪飘远,意识逐渐徜徉在江南的水乡色调中。随着钢琴的起承转合,三弦声由弱渐强,绵软的男声响起,曲子正式开始。

  钢琴声灵动的烘托出流水的意境,重复且少变化的旋律仿佛石桥下的涟漪,保持着一圈一圈散开的模样。傍晚初闻此曲时,仿若置身黄昏的周庄,一砖一瓦一桥,一溪一流一雨,青青绿绿,细细绵绵,柔美而淳朴,用她不动声色的温柔,顷刻俘获你的心。园子里,戏台上,评弹声浅浅入耳,你走在湿润的青石板路上,鞋底沾了少许青苔,窄窄的小河波光粼粼,落日的余晖让你微眯着眼睛,悄然从身后漂过一只客船,艄公划动着篙橹渐行渐远,消失在了转角的波光里,只有评弹声呢喃依旧,用那温软细腻的吟唱,将这千百年来的故事娓娓道来。

  好的旋律无需填词,即可产生通感体验,营造出极强的画面感。《摆渡人之歌》虽然以评弹作为曲子的轴承,不属于纯音乐的范畴,但是除熟稔吴语之人,一般人大体是听不懂曲中评弹唱段的意思的,故此曲妙在把西洋乐与传统评弹唱腔结合在一起,古与今、中与外的交融,给评弹这种古老的艺术穿上了新衣,愈发光彩照人。

  说到苏州评弹,其实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皆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其中“评话”多说不唱,“弹词”以说为主,说中夹唱。评弹艺术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上海一带,于清代盛极一时,其发展演变历史悠久,流派唱腔千姿百态,历经三百余年而不衰,与昆曲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评弹的表演方式有多种,《摆渡人之歌》中的唱段是一人表演的单档,节选自高博文先生的《珍珠塔?抢功劳》,是传统的弹词代表性节目之一,讲的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明朝方家家道中落,方家之子方卿远赴襄阳向姑母求助,但姑母势利,不仅不助还肆意嘲讽其永无为官之日,方卿蒙羞,愤而离去。姑母之女翠娥苦留方卿未果,便相赠一座名贵珍珠塔,姑夫还承诺把女儿翠娥许配与他,方卿大受感动。三年后,方卿高中为官,重来襄阳,假扮道士,以唱道情为名,尖刻讽刺姑母,而后与翠娥成亲。姑母为攀附高中后的方卿,故意将姑父及翠娥的善意归功于自己。整个选段刻画 势利小人入木三分,传唱不衰。原词是:

  想你千里迢迢真是难得到,我把那一杯水酒表慰情。与你是一别无料到有两载外,害得我么望穿双眼遥无音。

  曾记得面联姻缘在那松亭上,老糊涂抵暮归来向我云,说到相逢片刻九松亭,把你再三款留尔再思行,即使留住尔的身躯也留不住你心,故而未烦媒妁定婚姻。虽则姑父情份薄,倒底九松亭依我定婚姻,他总算还剩半点小良心。

  自从你么南阳失去了珍珠塔,我把你南北东西到处寻,累姑娘寢食不安宁。为了你新造佛楼西园里,老夫妻半子靠谁人,假子真孙无别望,到底自家骨肉自家人,好比千朵桃花一树生,非比寻常泛泛亲,你莫把姑娘当外人。

  百年前赠送珍珠塔的佳话经由评弹传唱至今,不过在现代,评弹艺术,一如京剧、皮影、木雕、剪纸等其他传统民间艺术,都面临着传承的困境。西方艺术的涌入、现代文化的蓬勃,都挤占了传统艺术形式的生存空间,掠夺着传统艺术形式的受众。这些古老的艺术被人们奉为国粹、瑰宝,在类似皮影舞蹈 《俏夕阳》、华阴老腔摇滚《华阴老腔一声喊》的表演中,人们也会感慨传统经典,但是却无法改变传统艺术市场萎缩、人才流失的现状和困境。

  随着语言方式的改变,评弹中的“话”和“词”虽然已鲜有人懂,但“词”“话”仅是载体,其中承载的文化内核才是评弹艺术的灵魂。《摆渡人之歌》以西洋乐及现代编曲搭台,让评弹在现代音乐中不再是强行附庸风雅的客串,而是在行云流水中雅致至极的主角,感谢作曲家,为传统艺术的传承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一首歌,一幅画,一份美好,《摆渡人之歌》,分享给每一个喜爱水乡,喜好古音律之人。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