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9年专题 >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 > 司法为民

曹广健:罪犯的心灵摆渡人

本站发表时间:[2019-03-04]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video:曹广健]

北京市监狱九监区是高墙内一个神奇的所在。6年来,近400名罪犯在这里体验内视观想,通过一场记忆穿越,重新审视自我。只需7天,有的找到脱胎换骨般的感觉,有的在这里道歉悔过,有的感叹如果早做内观,就不至于犯罪。

将内视观想引入监狱、开辟出一条罪犯改造新路的就是九监区监区长、司法部罪犯心理矫治专家曹广健。他潜心研究罪犯心理矫治手段,屡破难题;他让内视观想项目在监狱落地开花,辐射全国。他是罪犯矫治技术的创新实践者,他是让浪子回头的心灵摆渡人。

内视观想让“刺儿头”下跪

内视观想究竟有多神奇,罪犯张某很有发言权。体验内观之前,他是监区挂了号的“刺儿头”。29岁的他,在铁窗中度过了13个春秋。

一直以来,他对父母恨得切齿。年幼时父母离异,张某觉得被母亲抛弃,不许任何人提起她。父亲大老远来会见,他一边骂一边摔电话,将犯罪都归咎于父母没给他爱。

在内观体验中,曹广健作为导引师陪伴张某进行了一场记忆的穿越。“父母为你做了什么?”“你为他们做了什么?”“你给他们添了什么麻烦?”从这简单的三个问题开始,曹广健导引着张某回忆人生各年龄段与家人的生活画面,重新梳理他与亲人的关系。

随着内观的深入,被尘封的形象清晰起来,鲜活的记忆串起了他的人生,反观自己的自私和冷漠,张某这才看清,自己身上竟有那么多毛病。

内观后会见时,张某跪在父亲面前哭喊:“爸,我错了,我对不起您,我改!”

这样悔不当初的场景在每期内视观想体验活动结束后都会发生。有的罪犯放下了几十年对父母的怨念,愧疚自责;有的说出了埋藏心底的报复社会念头,洗心革面;有的给自己屡屡顶撞的监狱警察鞠躬,感激涕零。

深耕心理矫治、解开罪犯心结

在将内观项目率先引入监狱之前,曹广健已经是北京监狱系统无人不知的心理矫治专家。

18年前,在罪犯心理矫治成为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重要考核指标的大背景下,曹广健被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抽调,参加了司法部组织的心理矫治培训。

半年的学习让曹广健茅塞顿开,为什么以前苦口婆心的劝诫对罪犯常常无济于事?那是因为没能帮他们真正分析自身行为的根源,而心理学恰恰是一门认识自我的方法,可以帮助罪犯自我觉察,认识错误,继而改变。

此后,曹广健边学边干,将全部精力都投入于罪犯心理矫治研究和实践。

他破解了罪犯危险性评估、人格障碍评估、改造需求评估的难题,摸索出了不同类型罪犯的心理行为特点,为科学矫治罪犯提供了依据。

他对罪犯进行深入心理分析及危险程度预测,有效预防了罪犯自伤自残、打架等狱内恶性事件的发生。

他参与完成“心理创伤对服刑人员羞耻感、记忆和人格的影响及干预”等8个重点课题调研,推动了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理论发展。

创新心理矫治技术推向全国

2006年,曹广健成为首都监狱第一届局级专家型民警。2007年,他被司法部授予全国首批罪犯心理矫治专家称号。此后,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首都劳动奖章、全国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先进个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各种荣誉拿到手软,但曹广健并未就此停下脚步。

传统一对一的心理矫治方法耗时长,受益人数有限。如何突破心理矫治的瓶颈,一直困扰着曹广健。

2012年,曹广健赴上海体验了一次内视观想。融汇国学精髓的内观方法,竟能在短短7天时间,通过并不复杂的导引程序,让体验者重新认识自我、懂得换位思考、学会感恩孝悌、调整消极心态。

曹广健如获至宝,它太适合监狱了!

曹广健说,内视观想从改善罪犯与父母的关系入手,通过罪犯自己的回忆,还原他们真正的人生。

数据显示,体验过内视观想的服刑人员,内心压力、敌对和防御数值下降近15%,换位思考能力上升10%,对自身不足的关注上升14%。他们更懂得感恩、更珍惜亲情,从心底产生了想要改变的强烈念头。

6年来,内视观想矫治项目日臻成熟,在维护监狱安全稳定和提升罪犯教育矫治效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被司法部确立为“中国罪犯关键性矫治技术”。北京市监狱还成为内视观想项目的“孵化器”,将其推向全国。


[供稿单位:北京市司法局]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