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老有所为

一场普通的退休仪式,为何让人泪流满面

本站发表时间:[2024-07-30] 来源:炮局头条 作者:
  入警和退休对于派出所来说
  都是顶大的事儿
  每当这个时候
  派出所就会改变以往的严肃
  大家聚在一块
  欢迎新战友或者送别老前辈
  所里非常重视每一次的仪式
  民警们也在这一次次的欢聚中
  回顾着曾经入警的初心
  也憧憬着自己光荣退休的场景
  这是许许多多欢送会中并不特别的一次,思索再三,还是没用过于“工整”的记述。
  欢送会上,大家的笑与泪仍历历在目,我尝试尽量还原细节,分享我的所闻所感,为三位老前辈留下从警回忆,也用文字记录下这份弥足珍贵的警营战友情。
  
  7月19日早9点半,东直门站派出所迎来了三位客人——杨文跃、戈宪、张建新——都是今年刚退休的民警,说是客人,不如说是家人,因为这里是他们工作多年的地方。
  “欢迎三位师傅回家!”东直门站派出所政委李翔宇用一句亲切的问候,让本就惬意的会场温情洋溢。
  “便服”,是三位退休民警今日的穿着,区别于整齐划一身着警服的我们,在他们的脸上,多了几分难以察觉的神色,有相似之处,又各有特点。脱下警服,还原生活中的样貌,他们给我的感觉也越发立体。
  “隐市侠客”杨文跃
  杨文跃师傅第一个发言,他讲了一些当年抓贼的小事。
  没错,对杨师傅来说,这些都是小事,小到披星戴露家常饭、经年累月如一日,大到抓获贼王不声张、智斗歹徒受了伤......
  在我的印象中,杨师傅话很少,我对他的人物画像是一名宝剑归鞘的绝世高手。无论上班还是下班,杨师傅的皮鞋总是一尘不染;无论在哪里碰见他,杨师傅总是咧嘴对你呵呵一笑。永远的干净利落,永远的不紧不慢,他像所有办案无数、经验丰富的老民警一样,有着独树一帜的腔调。
  但这,远远不是这位曾经“船板”派出所警长的全貌。
  “我从来不敢叫杨哥,都是叫他杨师傅,因为杨师傅是我在‘船板’派出所警长的师傅,辈分不能乱!”警长杨森的这句话分量有多重,懂的都懂。
  “船板”精神之于公交民警,是引以为豪的精神图腾,而杨师傅曾经是这图腾的刻画者之一。
  “记得当时刚参加工作,在地铁里抓了个贼带到警务室,那阵儿我没啥经验,从贼嘴里啥有用的都问不出来。当时杨师傅在,点了支烟,就和嫌疑人开始聊,烟还没燃完一半,嫌疑人就全交代了。”
  警长李学卿的描述虽然简单,但在这“一支烟”的时间里击碎嫌疑人心理防线,“老预审”经年练就的狠辣可见一斑。
  “杨师傅总是特别低调,每次去机场线巡查和他聊天,他都自谦地说自己快跟不上时代了。”
  政委李翔宇说,“今天听杨师傅讲他自己的工作经历,我的感受是,这次座谈安排得太晚了,以后我们还要请杨师傅多回来,给我们多传授宝贵经验!”
  “严苛管家”戈宪
  戈姐,其实是三位师傅中和我接触最多的,在综合指挥室一起共事的五年中,我真正了解了什么叫对工作的较真。
  在我看来,戈姐是特别有“条理性”和“框架感”的人,她的严苛,源于工作纪律,源于规章制度,也源于职业良心,按时按点、依法依规、照章办事、绝不含糊。
  “有一次戈姐不在,我打电话问她考勤的事,她在电话那边告诉我,打开D盘,点击某文件夹,往下拉找到某文件夹,然后第几个Excel表,打开后......有戈姐的‘导航’,我很快就上手了。
  警长李学卿说。“戈姐之前在机关工作,出了名的能干细致,是公认的业务能手。”
  民警李彩红说,“那时候打字员绝对是个技术岗,戈姐打字不仅快,还不出错;到了派出所也是,戈姐在工作上从不给人添麻烦,所有事儿经她手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之前只要是上班时间,我总是神经绷得很紧,生怕出错......”话到一半,戈姐忍不住哽咽。
  这几乎是我第一次见戈姐“破防”,也许是因为卸下重担后的释然,也许是“回家”的百感交集。
  戈姐负责的工作是工资、绩效和考勤的核算,可以说是派出所的大管家,过手的每件事,都关乎民警切身利益,所以她绷紧神经不敢出错,所以她只认理不认人,才能把一碗水端得平平整整。
  较真的背后,是力争要把每件工作做到极致的要强,是对“严苛”一词最具温情的诠释。
  “知心大姐”张建新
  张姐的字典里,可能很难找到“冷漠”这个词。
  东直门公交枢纽,派出所辖区面积最大、人员最复杂的地方,张姐自1995年开始,在这里一扎就是30年。
  “我之前是在东直门长途派出所,后来公交分局、地铁分局合并,才有了东直门站派出所。”张姐还是一如既往地不急不慢,熟悉的清脆嗓音沁人心脾,“当时枢纽的治安不如现在这么好,各方面情况也更复杂,摆残棋行骗的,拐小孩儿的,我都交过手。”
  见过淋雨的人,所以决定要为雨中的人撑把伞。遇到需要帮助的群众,张姐总是会伸手拉一把。工作中的张姐,常常扮演着知心大姐的角色,为群众找包、找人,解决一个个急难愁盼的繁杂琐碎。
  “记得当时有一次张姐带着我出警。”民警巨禹昕说,“报警人急着回家但健康码未更新无法正常乘车,张姐二话不说,取来自备的检测试纸为报警人做了检测,帮助他顺利乘车回家。”
  “从只有两间房、零星几个人的长途派出所,到现如今驻守在二环东大门的东直门站派出所,我也算见证了这只队伍的成长壮大。”张姐有感而发,满是深情。
  对群众知冷知热,知情知心,这是张姐作为公交女警三十年如一日的理解。
  写在最后......
  坐在青年民警对面,他们放下拘谨侃侃而谈。年轻时候的他们,或是让老贼望风而逃的“船板”预审警长,或是心灵手巧、工作过硬的内勤业务尖兵,或是在长途公交站和人贩子斗智斗勇的巾帼英雄。他们的言辞里有激情,有骄傲,有留恋,但更多的是不舍。
  在一片其乐融融中,大家如同一家人一样,忆往昔,话家常,切蛋糕,留合影。
  “几位大哥大姐的宝藏,我们挖得太晚了!”民警李彩红湿了眼眶,满含深情地说道。
  “听过杨师傅在船板派出所的光辉事迹,未能亲历虽然可惜,但如今接杨师傅班,驻守首都机场线,也算是另外一种传承。”民警黄化雨说道。
  “三位前辈的教诲我们必定铭记于心,不负众望。希望几位师傅退休后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常回家看看!”青年警长康明哲说道。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
  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品质
  才铸就了他们平凡
  但又伟大的从警生涯
  给我们留下宝贵的
  工作经验和精神财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
  新一代公交公安人将
  承继优良传统
  为守护百姓平安、国家安定
    踔厉奋发,不懈奋斗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