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老有所为

天康戒毒康复所民警曹雄的“最后一课”:必须让每个孩子都听清楚

本站发表时间:[2025-11-21]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他仍然前往学校为同学们上禁毒宣讲课。这特殊的“最后一课”,注定会留存在师生们的脑海中。
  2025年9月26日,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民警曹雄退休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本可安心交接等待退休的他,主动接下了北京市第十中学晓月苑分校“开学第一课——禁毒宣讲”的任务。
  早晨7时,天刚蒙蒙亮,曹雄已出现在办公室。他穿上叠得整齐的警服,扣好每一颗纽扣。角落早已备好的退休纪念章被他暂时搁置,此刻,他的心思全在下午的宣讲课件上。
  “孩子们的禁毒宣传很重要,不能出一点岔子!”他拿出泛黄的宣讲笔记,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案例选择技巧——这是他多年实践攒下的“独门秘籍”。
  中午12时,距离宣讲还有2个小时,曹雄提前出发前往学校。抵达礼堂后台,他搬来梯子检查音响线路,蹲在地上排查投影接口,甚至走到最后一排测试听觉效果:“我的最后一课,必须让每个孩子都听清楚!”
  下午2时,铃声响起。曹雄擦拭胸前党徽,精神昂扬地走上讲台,目光扫过266名师生,眼里的光格外明亮。从新型毒品的伪装陷阱,到亲身经历的迷途案例,他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情。
  “今天这堂课,是我身着警服的最后一课。后天,我就要退休了!”话音刚落,学生捧着鲜花上台,卡片上的字迹温暖有力:“曹警官,谢谢您用责任守护我们的未来!”
  曹雄接过鲜花,后退一步,挺胸、抬头、敬礼,动作标准得如同刚入警时一样。
  3个月熬出“制度密码”——2013年,天康戒毒康复所刚挂牌,曹雄作为首批“拓荒人”调入管理科。3人团队要搭建全所戒毒康复人员接收制度,他每天干到深夜,忘记吃饭是常事。
  从酒精测试到违禁品排查,20多个环节反复推演,手绘流程图贴满办公室。3个月后,“标准化接收流程”出炉,获上级单位表扬并拍成教学片供全系统学习,为戒毒所筑起第一道“毒品防线”。
  4个站点织就“管控网”——调任社会康复指导科后,他带着4名民警跑遍四区,敲定4个戒毒康复指导站。面对“1名民警管几十人”的难题,他创新“每日随访、每周面谈、每月评估”工作法,设计动态台账记录人员情况。
  社康人员老周失业情绪低落,曹雄连夜谈心、联系就业培训,助其重返正常生活。在他带领下,4个指导站实现“零复吸、零违法”,满箱的好评信见证着他的付出。
  把责任藏进细节里——在行政科,他把“暖警爱警”融入食堂烟火气:清晨挑新鲜食材,定制营养菜单,为爱吃面食的年轻民警加做炸酱面,工作细心到发现并调整用餐桌椅的高度。“去食堂吃饭就像回家一样”,是民警们的一致评价。在曹雄看来,后勤不是小事,一餐一饭的温度,能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力量。
  临近退休,他整理出厚厚的笔记,记录着管理科的流程节点、与康复人员的沟通技巧、后勤保障工作指南,甚至还有给新民警的“避坑指南”:“和康复人员谈心,要多听少讲”“食堂采购要避开雨天,菜容易坏”。
  “工作不是靠一个人干的,得把本事传下去。”这是他的传承初心。
  退休不是终点,曹雄留下的不仅是制度和经验,更是一代代民警接续传承的责任与初心,他用行动诠释了“在岗一天,尽责一天”。警服上的那束微光,从未因退休而黯淡,反而因最后的坚守,愈发温暖明亮。
  文/董振杰 通讯员 贺峥 梁建新 徐海峰 
  图/北京市监狱管理局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