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老有所为 > 夕阳风采

骥老犹存万里心

——读叶嘉莹先生的事迹有感

本站发表时间:[2019-04-04]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张光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每当我回忆与祖国共同走过的七十年时,感慨颇多。七十年啊,我从一个顽童,变成了一个耄耋老人,而我们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从积贫积弱、饱受列强凌辱、灾难重重中站起来了,从极度贫困中富起来了,经过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强起来了。而我就像一颗小草,在共和国阳光的照耀下快乐地成长。可我又为哺育我成长的祖国做了什么呢?那可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近日读了《骥老犹存万里心》——叶嘉莹先生的事迹,仿佛在心中燃起了一团火,让我心中充满了力量。

  已是九十五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一九四八年离开大陆,定居加拿大,总觉得自己是无根的蓬草,一九七零年加拿大与中国建交,一九七七年回国探亲,一九七八年她感叹:“繁华终将飘零,余晖终将沉默,春光终将逝去,书生报国的愿望何时才能实现?有了回国教书的念头。不久,她寄出了回国教书的申请,一九七九年祖国同意她回国教书,她兴奋地背起行囊,踏上了人生的新旅程,先后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讲课。回国执教四十年,不是叶先生事业的句号,只是一个逗号。有人劝叶先生,您年纪大了,多写些论著,少教些课。她淡然道: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她又说:人生总有一天像火柴一样化为灰烬,如果将这有限的生命之火点燃其他的木柴,而使之继续燃烧,这火种就会长久的流传下去,所以古人常说:“药尽火传”。她在央视“朗读者”栏目与读者见面时,捐献出全部财产1857万元设立“迦陵基金”(迦陵是先生的别号)

  我今年八十四岁,身体日渐衰老,虽惜余阴,意志却随之日渐消沉,总觉得为国家做不了什么事了,静静地等待那一天。在祖国七十华诞即将到来之际,回想七十年来日日沐浴着祖国的阳光雨露,愧对祖国的哺育。拜读了叶先生的事迹,更是令我惊醒,人生的火柴尚未化为灰烬,应当让它永远处于燃烧状态,无论多少要努力点燃周围的木柴,用自己的行动做到“薪尽火传”,堂堂正正地做一个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老人,只有这样,才不会愧对入党时的初心。

  (作者:张光远 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戒毒管理局)退休干部、本刊特邀信息员)


[供稿单位: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戒毒管理局)]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