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老有所为 > 夕阳风采

“五四”精神永放光芒

本站发表时间:[2019-06-18]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王新玲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回顾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我感触良多。那时上海《晨报》第一次发表文章救亡图存,唤醒国人。而一百年后,我惊喜地看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走向了振兴,走向了繁荣富强。

  让我们来看一下五四运动的由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这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次运动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的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条件。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进步。对如今的年轻人来讲,爱国主义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脚踏实地的奋斗,释放自己的价值,将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相结合,担负起社会责任和时代责任。那么,作为我们老年人,我们就是要弘扬五四精神,我们曾经年轻过,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无不激荡着我们的情怀,无不展现着我们爱国奉献的风采。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强盛的滚滚洪流,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

  让五四精神储存在每个人的心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奉献,融入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之中,让老有所乐的光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绽放。

  (作者:王新玲 北京市监狱(戒毒)管理局退休干部)


[供稿单位:北京市监狱(戒毒)管理局]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