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提示

国庆期间门票还没抢到?莫给黄牛可乘之机!

本站发表时间:[2024-10-02] 来源:北京市东城法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强势回暖,小长假、黄金周期间部分热门博物馆、高校参观等免费门票刚放出便被一抢而空。一票难求的同时,此类免费景点门票却成了“互联网黄牛”的摇钱树,一些不法分子制售外挂工具或采用“人海战术”侵入预约平台,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
  抢票无门纵然心急,莫给黄牛可乘之机,下面东小立便与大家分享黄牛票的系列法律风险。
  最近这个博物馆特别火爆,可是根本预约不到门票,我看某二手平台显示有内部购票渠道,还有专业讲解呢,我去试试看。
  你说的这个博物馆明明免费面向公众开放,商家卖的这是黄牛票,不要被所谓专业讲解的包装骗了,我给你讲讲购买黄牛票的风险吧。
  黄牛票或被禁止入内 莫让免费门票成为“摇钱树”
  随着旅游旺季热门景点抢票难度陡然提升,代抢门票业务也应运而生,原本免费预约的博物馆等景点门票在微信群、二手交易平台上被高价售出,也有部分商家为规避平台监管而将黄牛票包装成“电子讲解+门票预约”的“门票套餐”,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景区门票管理秩序。
  为抵制黄牛利用虚拟号码、外挂软件抢票牟利,各景区预约平台通过设备监测、IP环境监测等技术手段进行了抢票的前期拦截,但单靠景区购票系统的网路建设无法全面抑制“技术型黄牛”的行为,所以多数景区逐步禁止了虚拟号码注册账号的使用,并将存在异常行为的账号列入黑名单。
  因“互联网黄牛”多通过批量获取虚拟手机号后利用自动化工具抢票的方式进行门票倒卖,所以东小立提醒大家,购买黄牛票存在较高的被识别为违规预约操作,而被禁止入内的风险,大家应自觉抵制黄牛票的诱惑,避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个人信息或存泄露风险 千万小心“票”“财”两空
  无论是通过外挂软件“占坑”方式抢票倒卖,还是通过“人海战术”组织大批“抢手”抢票,受限于平台实名制预约的要求,消费者必须提供身份证号、真实姓名等才能如愿购得黄牛票。部分黄牛在收取预付票款后便杳无音讯,而此类个人信息的泄漏更是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东小立提醒大家,近期公安部公布了此类门票预约的骗局,部分不法分子打着代抢票、代预约的旗号,以提高抢票率为借口吸引消费者点击诱导链接,待消费者点击后,便盗刷银行卡并将其拉黑。消费者需小心“票”“财”两空。
  黄牛抢票可“刑”不可行 高昂利润面前切勿伸手
  在今年的文博旅游热潮下,高校研学、博物馆参观成为了黄牛眼中的生财之道,许多远道而来的游客为了不虚此行,不得不选择高价购买黄牛票,使得黄牛赚得盆满钵满。东小立提醒大家,黄牛加价倒卖门票不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还涉嫌构成刑法上的“非法经营罪”。此外,以北京法院今年审理的某案为例,李某等人利用抢票软件帮助抢票并获得非法利益,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等机构官方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预约参观秩序,最终因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被判处6个月至4年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同时需注意,由于多数景区已实行实名预约机制,黄牛抢票必然需收集大量的个人信息,如果黄牛非法利用公民个人信息或将相关信息提供、出售给他人,还涉嫌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文旅产业不仅是近年来市场经济较为活跃的组成部分,更直接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体验密切相关,面对黄牛乱象,景区经营者应加强票务监管力度,精进技术防范手段,研判假期客流走势,根据接待能力动态调整余票数量,充分挖掘景区夜场潜力、鼓励数字参观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公民也应当保持克制清醒,从源头对黄牛票说“不”,更莫被贪念诱惑。面对黄牛对于文旅市场的冲击,需要监管部门、经营者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市场正当秩序,增强群众体验感与获得感。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