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方评论

全方位治理“医闹” 让医院重回安宁

本站发表时间:[2018-10-19]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璪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昨天表示,我国将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8个部门联合下发的通知,联合惩戒对象指因实施或参与涉医违法犯罪活动,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以上处罚,或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自然人。“医闹”将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受到惩戒限制。
  9月22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3名医生遭到病患家属的殴打,这一事件披露后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同时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医闹”现象成为医疗界的痼疾,“医闹”们侮辱、殴打甚至杀害医生,将医院作为其泄愤和表达不合理诉求的窗口,给诊疗秩序带来巨大的干扰,伤害了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也给更为广大的病患者带来不安全感。这份联合通知,算是对近年来一系列“医闹”事件的一份回应,显示了相关部门整治“医闹”的决心。今后再做“医闹”,将付出昂贵的代价。
  这份文件,对“医闹”和失信行为再次做出了确定,即倒卖医院号源等破坏、扰乱医院正常诊疗秩序的涉医违法犯罪活动,以及2014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中所列举的6类涉医违法犯罪活动,包括医疗机构内故意伤害医务人员、损毁公私财物;扰乱医疗秩序;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侮辱恐吓医务人员;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或危险物品进入医疗机构;教唆他人或以受他人委托为名实施涉医违法犯罪行为。这几乎全部包括了各类医院中的扰乱秩序的行为。如果这些行为消失,那么医院就会重归安宁,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将获得极大的保障。
  让人关注的,并不仅仅是这份文件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与态度,还有规模——28个部委联合发文,这在以前是非常鲜见的。除了比较好理解的卫生和公安等部门外,还有一些部门的参与非常瞩目,比如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海关总署,比如发改委、中组部、中央编办等等。
  这意味着,将来对“医闹”的治理将是全方位的、跨部门的,各个部门将各司其职,进行立体惩治。一旦“医闹”行为被公安部门认定,失信者名单被提交给卫生健康委,将牵一发而动全身,限制补贴性资金支持,限制担任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限制招录(聘)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取消惩戒对象参加评先评优资格,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通报其所在单位,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及其他主要新闻网站等向社会公布等措施将全面实施。
  这说明“医闹”人员不仅可能触犯法律,还会被各个方面都认定为存在品行缺陷。如此“高规格”且精细化的治理方式,目的就是彻底杜绝“医闹”。有些人认为在医院打打闹闹,顶多赔钱了事,甚至通过“医闹”还可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显然,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的确,现在很多地方的医疗条件还不尽如人意,医护人员与病患家属的思维、沟通也存在差异,这些都是今后应该努力改进的地方,但这些都不是可以在医院施以语言或者行为暴力的借口。对“医闹”行为的退让与妥协,并不能让矛盾化解,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严格维护医疗秩序,严厉治理打击“医闹”,给予医护人员足够的尊重,才能唤起职业荣誉感,也才能使得文明得以推动。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