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多人多,拥堵依旧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人正在为改善节日期间的出行环境而努力,效果也正在逐步显现。这种改变首先体现在细节上。比如假期高速路免费,吸引了大量汽车进入高速,媒体报道,根据这个特点,北京市的主收费站都按比例设立了一批小客车专用通道,并且在距离收费站1000米或500米处设立提示标志,引导小客车走专用通道。这个细节的改变,将提高收费站的通行效率,减少拥堵的程度,体现出管理者的良苦用心。
细节的改变是一方面,高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也是改善交通状况的好办法。昨天,北京铁路局发送旅客147万人次,创下了单日的数据新高。这和一些高科技手段的使用分不开。比如北京站就运用了人脸识别闸机、自助求助系统、无障碍卫生间报警器、站台防入侵警示装置等科技手段代替人工模式服务,以图提高效率。在公路交通方面,去年就有导航软件与交通管理部门合作,开始发布节日出行的大数据,而今年,进行大数据发布的互联网企业增多了,数据发布甚至可以与天气状况结合起来,内容也涵盖了道路、景点周边、热门城市等等。这些科技手段为出行的人们提供路线参考,帮大家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可以说,在未来很多年,高科技手段,都将成为克服道路拥堵的主要手段。
加大运量,是节日期间公共交通的另一个特色。例如北京市的地铁骨干线路,从9月30日到10月7日,将增加2100余列车次,来缓解旅游人群带来的拥堵。市郊铁路S2线,每天也将开行13对列车,专门服务于去往长城和延庆的游客。节日期间,公交集团计划每日配车1.49万部,还在市内外景区设置200余辆机动车辆,根据情况随时调配。有轨电车西郊线则采取节日运营模式,发车间距缩短至6分钟。而去往远郊区县景点,也设立了5条节假日专线。在北京站、北京西站和南站以及长途车客运站,则配备了180辆机动车,根据客流量随时投入运营,5条高铁专线运营、增发4条夜间车次,这些都是在为进出京的旅客提供接驳服务。
以前的节假日,往往也是黑车嚣张的高峰时段,宰客现象时有发生,也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而今年,运管部门制定了出租车应急暴涨方案,并且协同交通执法大队加大对机场、火车站等78个重点地区黑车打击力度。实际上,打击黑车是全国许多城市在节日期间不谋而合的行动,不仅保障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也大大改善了城市形象。
许许多多的部门与人员,都在长假期间努力着。很多事情也许不容易被看到,不容易上热搜,但积极的亮点始终存在。要让节假日的交通状况有质的改变,吐槽是达不到效果的,需要默默的付出。这需要更长时间,需要更大力度的改革,需要管理、运营和科技诸多方面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来自每个人对交通秩序的自觉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