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方评论

严惩噪音污染警惕虎头蛇尾

本站发表时间:[2018-12-05] 来源:法制网 作者:

  冯海宁

  这一制度和这一罚单,向那些制造机动车噪音污染的人,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城市管理者守护宁静、治理噪音污染的决心很大,无论是谁,一旦违反相关规定绝不会轻饶。

  12月2日,上海首例机动车噪音污染违法案被查获,一辆改装的雅马哈摩托车因噪音高达117分贝被警方查处。此前,上海市发布全国首个机动车噪音污染治理办法。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车主为追求发动机声音,会刻意改装排气管以增大音量。专家表示,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可能会造成耳聋(12月4日《北京青年报》)。

  噪音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也是影响市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一大因素。所以,关于噪音污染的投诉长期居高不下,比如2016年全国噪音投诉52.2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43.9%。其中,机动车噪音污染占有一定比例。对此,上海出台全国首个专门治理办法并严惩首例违法行为,值得点赞。

  上海针对机动车噪音污染发布专门的治理办法,或表明该市要对各类噪音污染分而治之,首先是拿机动车噪音污染“开刀”。治理的第一步是制定专门治理办法,这样有助于为具体执法行动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随后上海警方就依据该制度和相关法律规定,对第一个撞到“枪口”的违法者采取了严惩措施:罚款700元,并记3分。这一制度和这一罚单,向那些制造机动车噪音污染的人,尤其是私自违规改装机动车的人,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城市管理者守护宁静、治理噪音污染的决心很大,无论是谁,一旦违反相关规定绝不会轻饶。

  从报道来看,上海新规出台后,执法重点主要放在查处非法改装车辆上,这大概是因为非法改装车辆造成的噪音污染比较突出,再加上非法改装存在安全问题,所以要拿非法改装车辆重点“开刀”。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其他机动车噪音污染问题放任不管,比如在禁止区域鸣笛、非法安装报警器等问题,也应严惩,而这对于执法部门而言,需要投入更多的物力和警力,无疑是一种考验。

  在新规刚刚实施的情况下,上海执法部门严惩违规行为,显示治理决心这很正常,但能否长期对机动车噪音污染者依法严惩,则需要观察,因为很多制度实施要么时松时紧要么虎头蛇尾。所以,期待上海执法者对制造噪音污染的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无论是首例还是1001例,该严惩的就严惩,以维护相关法律公信力和市民合法权益。同时,对于机动车之外的其他噪音污染,也可以考虑探索出台相应的治理办法,对相关的违法行为予以严惩,这也可以为其他地方的噪音治理提供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要想推进全国噪音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还需要修改完善噪音污染防治法,因为这部1997年3月1日修订并实施的法律,至今没有修改过,很多条款是原则性规定,早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完善国家法律,才能指导、规范地方相关立法,才能让法律法规成为治理噪音污染的重要利器。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