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方评论

让宪法成为新时代信仰的基石

本站发表时间:[2018-12-05]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乐兵

  开展宪法宣传、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必将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大作用,推动宪法成为新时代信仰的基石。

  12月4日是第五个国家宪法日,我们也迎来了第一个宪法宣传周,这在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以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内集中一段时间深入开展宪法宣传、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必将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大作用,推动宪法成为新时代信仰的基石。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国家宪法日打开了宪法走进公民生活的一扇门,其意义绝不仅是一种仪式上的安排,更是宪法精神和理念的传播推进,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我国宪法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实践证明,我国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由此而言,国家宪法日的意义正在于,用宪法塑造全社会的宪法信仰,凝聚社会共识,夯实依宪治国的法治基石,凝聚共同奋斗的政治共识。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审议通过的,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原则和规则,制定了一系列大政方针,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3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宪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息息相关。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各方面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都离不开宪法的保证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无不闪耀着宪法精神的光辉。

  “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从设立国家宪法日,到实行宪法宣誓制度,从深入开展宪法教育,到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国家根本法确定下来,实现了我国宪法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新修正的宪法,体现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吸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宪法的国家根本法作用,把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今年3月17日,当选的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向宪法庄严宣誓,这是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国家领导人首次进行宪法宣誓。这历史性的一刻,再次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坚定意志,也为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作出了表率。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以国家宪法日为契机,借助第一个宪法宣传周的东风,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拉近人民群众与“根本大法”之间的距离,推动宪法真正成为规范国家政治生活的准绳,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信仰的基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宪法根基。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