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馨
“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政策信号,为千千万万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打了强心针。世界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失去了机即是危。要想抓住和用好机遇,就要准备迎接和战胜挑战。连贯的政策、不变的基调,既说明我们减税降费不是权宜之计,更宣示了行进在复兴路上的东方大国对未来的稳定预期。
临近新年,人们再次收到“政策红包”——备受瞩目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公布,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令人欣喜的是,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暂行办法不仅扣除标准更加细化,扣除幅度也大幅上调,堪称“个税制度的一次根本性改革”,一众网友坦言“感受到了国家减税的满满诚意”。
作为一种直接税,个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税种,向来牵动公众的敏感神经。近些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在腰包鼓起来的同时,生活支出结构也在嬗变更新。特别是工薪阶层,上有老、下有小,最真切的感受就是,吃穿用度的花费比例有所降低,但教育、住房、医疗等支出成为生活的主要压力来源。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个税的扣除标准、计征方式等细则多年未变,调整税制、关照中低收入群体刚性支出的呼声越来越高。此番个税改革,将呼声最高的6项支出纳入专项附加扣除,切中民生痛点,回应民生诉求,势必充分释放个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积极效应。
从更大视角看,个税改革只是近些年我们国家减税降费举措的一个缩影。从6万元到50万元,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不断扩大;从4档到3档,增值税税率优化简并……如果说具体的税则过于晦涩,那么鲜活的数字无疑直观可感:过去5年,“营改增”累计减税近2万亿元,取消、免征、停征和减征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共计1368项。个税起征点调整首月,工资薪金所得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减税幅度超过50%,全国减税316亿元。正如有网友慨叹的,“在离市场最近、群众最近的地方,最能体察到中国减税的效果与分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民谋福,是我们党一切治国理政实践的出发点。改革开放40年,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为财富创造移除制度的绊脚石。税制是公民与国家的交汇点,是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的连接点。减税降负正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让一切有利于劳动、知识、技术、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拿此番个税改革来说,之所以将大病医疗纳入专项扣除,回应的是老百姓对因病致贫的现实担忧;因城制宜允许房租税前扣除,考虑的是年轻人初入职场“压力山大”。当后顾之忧被免除,普通劳动者就能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个人奋斗如此,企业等其他市场主体也是如此。负担小了、步子轻了,经济细胞就能生机勃发,从而不断提升产品供给的能力与水平,不断增强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当今世界变局重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在?“中国经济向哪去”一度引起国内外舆论普遍关注。前段时间,甚至有声音聒噪“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国减税到此为止”。国务院金融委第一时间辟谣,掷地有声地表示这种说法“与事实相反”;其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再次传递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政策信号,这些信息为千千万万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打了强心针。世界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失去了机即是危。要想抓住和用好机遇,就要准备迎接和战胜挑战。连贯的政策、不变的基调,既说明我们减税降费不是权宜之计,更宣示了行进在复兴路上的东方大国对未来的稳定预期。
信心比黄金更宝贵。为市场和社会创造一个稳定的预期,不仅对坚定信心异常重要,也是衡量发展能力的标尺。当前,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已经在路上,不论是普通劳动者,还是广大企业,都将迎来更大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当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被充分激发,让社会预期与经济发展彼此促进、良性循环,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