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有媒体报道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检察院因广告推销电话扰民,专门向通信管理部门送达了一份检察建议书,建议积极履职一事。报道刊发后,引起了全市乃至全国媒体、公众的关注。这起骚扰电话整治案成功入选2018年度检察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
相信很多读者至今对这则新闻记忆犹新:宁波的一家120,经常被推销电话骚扰,卖房子的、卖保健品的、搞装修的、推荐股票的,他们一天能接到几十个这样的电话。他们多次找电信部门协商无果,最为严重的是推销电话还占据了抢救生命的热线。
在无可奈何之时,宁波海曙检察院站了出来,向通信管理部门送达了检察建议书,要求他们组织力量对骚扰电话扰民的现实情况、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立法机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改进和完善现行的电信业务管理办法。检察院的“站出来”让电信部门不敢怠慢了。目前,在宁波境内,推销电话已经夹起尾巴做人了。
这说明一点,治理推销电话谁都不是局外人,老百姓需要较真,执法部门需要较真,管理部门需要较真,不让推销电话成为骚扰电话才是社会管理的要义。
尤其是目前的推销电话还升级出现了机器人拨打,据说一个机器人一天能够拨打3000多个市民手机。如此,电话推销已经逾越了底线,成为事实上的骚扰。
做生意不能没有规矩,推销电话的本质其实就是变相的骚扰。我们不仅要像打击骚扰电话一样打击推销电话,还应该处罚运营商,倒逼运营商通过加强电信业务和通信资源管理,暂停经营性外呼业务、严控中继线业务、对无法提供安全承诺的平台停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