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频网站上追剧、看综艺,是不少年轻人热衷的事。杭州的小王也是如此,因为爱追剧,他在好几个视频网站上都购买了会员。“我开通会员服务,为的就是可以在追剧时不受广告骚扰,但是在好几个平台上,最后还有广告推荐。”今年2月起,浙江省消保委组织消费维权义工及第三方调查机构,通过暗访的方式,对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芒果TV、搜狐视频、腾讯体育等九大视频网站,从会员费用、会员服务等方面进行体验。6月24日,调查结果正式公布,九大视频网站,情况不容乐观。
如今,越来越多视频网站走向了收费服务,从所谓的“免广告”“跳广告”“提前看”等服务承诺来说,确实令不少人心动,并心甘情愿“埋单”成为会员。可实际上,说好的没有广告,结果只是跳过视频的片头广告;视频App会“偷窥”会员隐私,不给访问就不能使用;而一旦发现“名不副实”想退出,平台却默认自动续费,退出并不容易……这不能不令人质疑,视频网站是在“挖坑”,诱惑用户往下跳,却不兑现自己的服务承诺。
按照视频网站的宣传口号,付费会员可以屏蔽广告,很多用户正是因为无法忍受广告时间太长而成为付费会员,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获得更好的体验。对于视频网站来说,这也的确是一条很好的盈利路径。然而在广告收益和付费会员面前,一些视频网站都不愿失去唾手可得的利益,进而导致了付费会员“专属权益”背后隐藏着“专属陷阱”,以至于不少网友尖锐地指责如今视频网站为追求盈利“吃相难看”“龌龊到无法无天了”。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然而,一些视频网站考虑得很周到,在相关协议中用小字描述“VIP会员观看影视内容自动跳过的前贴片广告,可手动跳过会员定向推荐内容……部分影片因版权方限制或其他限制原因,仍可能会向你呈现不同类型的广告服务……”为表示对用户的“尊重”,还特意留置了手动关闭键。
明明是视频网站“挖坑”,消费者则无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相关部门也缺乏执法的依据。显然,要终结视频网站“挖坑”,我们不能指望商家自律,而需法治“填平”。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出台统一的管理规定,规范各视频网站的会员服务,包括统一会员服务合同模板;另一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畅通维权渠道,强化信用惩戒,提高商家作恶成本。
当然,对消费者来说,也需擦亮眼睛,理性消费,尤其对默认勾选“自动续费”项更当谨慎防范。同时,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于依法维权。日前,苏州大学大三女生孙某“状告爱奇艺获赔”,就给各视频网站和广大消费者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