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方评论

完善审前调解制度 推进案件分流改革

本站发表时间:[2019-08-06]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丁超

  审前调解,是将调解程序前置的一种实践创新模式,其目的是甄别案件性质、分流化解纷争、缓解人案矛盾,随着诉调对接升级版的打造,审前调解模式呈现出与社会多元化力量相互联动的新趋势。审前调解制度的设立,其初衷在于运用社会多元化资源化解多元化纷争、运用协调管理理论实现案件的简繁分流,从而使一部分纷争化解在庭审程序前,提升案件审判质效,以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审前调解机制的优势在甄别分流纷争、提升司法质效、减轻当事人讼累等方面业已得到凸显,审前调解程序作为延伸审判职能、创新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也应当得到充分重视。在法院案件量暴增、人案矛盾尖锐的今天,从供给侧推进法院创新完善内部案件分流机制,对提升审判公信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而,审前调解程序的减压阀和分流器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关系到审判执行质效的高低;而立审执及联调程序衔接顺畅,也能够为审前调解程序有效推进提供充足的保障。

  完善审前调解联动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法院审前调解庭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工作经验,探究相关纷争发展的新趋势和特点,努力在法律理解、证据采信等方面达成共识,提升调解质效。加大联合调研力度,分析审前调解程序及相关纷争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及时总结、发现和推广审前调解经验,制定指导措施,促使审前调解工作质量逐步提高。加强纷争协调联动,树立“案结事了”意识,律协等联调平台单位应通过鼓励律师或其工作人员在调解中发挥积极作用,协助法官调解纠纷,法院可定期向律协等联调平台单位通报一定时期内的案件特点及其工作人员协助调解的情况,共促矛盾纠纷的化解。

  健全纷争的排查、防范和反馈机制。法院应定期对审前调解制度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建立多元化纷争预警和防范机制。通过巡回走访联调联络点、设立社区法官工作室等方式,与基层联调平台单位工作人员定期走访各街道乡镇、村委社区、企事业单位去排除纷争,强化综合分析判断,提升防范能力,力争将纷争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健全纷争的反馈纠纷机制,通过司法建议的方式,敦促纷争易发多发的单位部门健全工作制度、创新完善管理,切实使纷争隐患消除在源头。

  建立审前调解经验库、专家库、案例库。借助网络媒介技术,建立审前调解案例经验库,将近年来审前调解的经典案例及其经验做法纳入其中,并向各联调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开放,使他们可随时查阅、学习提升调解技巧和方式,达至调解经验方法共享、调解技能有效提升的效果。设立审前调解专家库,聘请医疗、建筑、测绘、土地等领域的专家、高校学者及基层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能手为审前调解员,并根据案件争议焦点,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及基层能手的技术特长优势,选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基层能手参与审前调解工作,化解当事人“技术盲点”,促使纷争快速有效调结。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