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外籍人员认识到中国法律如铁般的严正刚硬,才能让规则意识薄弱甚至意欲不轨者回到合法入境、守法在境、依法出境的正确轨道上来。
暴力抗法、强行霸座、猥亵他人、拒付车费甚而打伤司机……近段时间,部分外籍人员在我国的各种违法行为被曝光,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也提醒我们要尽快将反思、改进相关治理模式提上日程。
外籍人员管理问题的逐步凸显,有其客观因素。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交往不断加深,人员流动在流量流速上都大幅提升。以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公布的2017年数据为例,外国公民全年入出境5836.36万人次。在这当中,绝大多数外籍人员是遵法依规的。但伴随着总体规模的膨胀,少数外籍人员我行我素,无视我国法律法规,侵犯他人权利,扰乱公众秩序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在承认外籍人员管理问题存在客观原因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当下对外籍人员的管理方式存在某些滞后与漏洞,这为问题的滋长蔓延提供了一定的土壤。将对外籍人员的处理自我拔高到“外交”层面,以为“外交无小事”,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使得应当受到处罚的违法违规行为逃脱应有规惩。这是近段时间外籍人员管理这一话题被舆论引爆的主要导火索之一。
但是,对于这一问题的真正解决,舆论可以是起点,是发现病症的窥镜,却不是终点。真正解决这一问题,所依靠的必然是深入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所要求的必然是全面建立规范严格的法律实施体系。
唯有依法依规对外籍人员进行管理,才能获得民众对法律的尊重。就法律实施而言,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得本国居民对于自身法律体系拥有一种内在的认同,为其自觉自愿守法护法提供稳定的社会意识支撑,为良性的法治运行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
唯有依法依规对外籍人员进行管理,才能获得国际社会对中国法律的尊重。把内外有别、好客亲善的对外模式带入现代社会的法律实施过程中,本以为会赢得好感,其实获得超常规待遇后,所滋生的恰恰是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轻蔑,相反,严格却公平,不枉亦不纵,才可能真正赢得敬畏而生的内在尊重。唯有依法依规对外籍人员进行管理,才能真正堵塞相关问题蔓延的源头。少数外籍人员之所以敢于在违法违规时动辄“主动自觉”地以外籍身份自我标榜,所依托的恰恰是对过度礼遇的惯有心理期许。严格惩处,依法打击,让外籍人员群体认识到中国法律如铁般的严正刚硬,才能让那些规则意识薄弱甚至意欲不轨者回到合法入境、守法在境、依法出境的正确轨道上来,才能让问题不再继续催生更多问题,才能让问题不再酿成新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