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方评论

对“软暴力”抗拒执行说“不”

本站发表时间:[2019-09-23]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张东丰 付培育

  随着执行力度的逐渐加大,公然以暴力抗拒执行案件数量逐年下降,但被执行人以软暴力方法欠债不还、逃废债务、规避执行案件时有发生。被执行人不直接与法院执行人员对抗,采用装可怜、装病、自残、遗弃老年人、残疾人于法庭、网络媒体上传不实信息、上访等方式,虚张声势,给法院施加压力,消极地对抗执行,给法院执行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扰。与硬暴力抗拒执行相比,被执行人的软暴力抗拒执行行为给法院、法官执行工作造成很大压力,应当引起重视。

  为此,笔者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人们依法办事意识和诚信意识。利用现场讲解、媒体报道、宣传栏公示等多种手段,做好妨害民事诉讼和抗拒执行法律后果的法律宣传工作,向当事人解释依法履行义务和抗拒执行的利弊,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之以法。弘扬诚信意识,树立诚信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

  笔者建议,提高对软暴力抗拒执行危害性的认识,依法加大查处打击力度。界定好软暴力,为软暴力抗拒执行划定红线,消除被执行人侥幸心理。对于通过反复做思想工作仍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应果断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促使其严肃慎重对待执行,决不能久拖不执,要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提振公众的法律认同度,达到执行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效果。

  笔者建议,积极应对网络媒体舆情,占领舆情主要阵地,让“老赖”行径无处遁形。面对被执行人及他人在网络或媒体上发布的不实信息,要及时回应,主动应对质疑和猜测,第一时间发布公告,讲清事实原因,还原事实真相,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争取社会各界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形成“老赖”过街、人人喊打的良好舆论氛围,促进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