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6至9月,全国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高达92.8万户、185万人。近年来,党和政府本着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良好初衷,为丧失劳动能力者和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救助,不断扩大低保覆盖范围,使其感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农村低保是针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推出的生活保障制度,这项惠民政策也被群众称为“保命钱”。然而,个别农村基层干部丧失了应有的法律意识和公平理念,贪污侵占低保费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真正困难的群众享受不到低保,使之沦为“关系保”“人情保”。在这种情况下,民政部门按照中央要求,在全国进行低保户清理核准工作,显示了党和政府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决心。
低保发放关涉弱势群体利益,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马虎行事。遏制低保乱象,亟须多方发力。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律教育,让他们心有戒尺,而非滥用权力;另一方面,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要走出办公室,改变过去只听汇报、看材料的传统办公方法,要实地考察落实,掌握第一手信息,对虚报冒领低保费的责任人果断处理、追究责任,同时也要对骗保行为进行打击。此外,发动群众进行社会监督也不失为一剂良方。谁家困难,谁该享受低保待遇,周围群众心里最清楚,因此,要让人民群众对低保发放进行全程监督。最后,政府要及时公布低保对象相关信息,让低保名单置于阳光之下,增加低保发放的透明性和公开性,让党和政府的政策红利惠及更多的贫困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