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方评论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本站发表时间:[2019-12-04]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人民法院报评论员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于12月3日在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部署启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在我国,市域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从市域治理着眼探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可谓抓住了关键和要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对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安排,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抓手,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市域治理做得如何,事关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社会安定有序,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衡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要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方向,把握市域社会治理规律特点,突出体制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我们要树立科学理念,增强市域社会治理引领力;理顺纵向构架,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统筹力;完善横向体制,增强市域社会治理聚合力;推进方式革新,增强市域社会治理驱动力。

  能否有效解决突出问题,是检验市域社会治理成效最好的试金石。我们要主动适应市域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工作机制建设为着力点,善于运用制度威力防风险、解难题、补短板。我们要主动破解社会矛盾外溢这一最突出的难题,提升市域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水平,努力使市域成为社会矛盾的“终点站”;主动应对治安问题复杂多变这一最现实的挑战,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治安管控能力,提升市域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水平;主动补齐优质公共服务不足这一最明显的短板,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做细做实公共管理服务各项工作,提升市域公共服务水平。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一员,人民法院要立足本职,通过严格规范公平文明司法,为社会立“明规则”,破“潜规则”,以公平公正的判决规范社会行为,引领社会风尚。

  当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任务定,方向明,思路清,关键看落实推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