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方评论

4S店的“猫腻”亟须法律出手“揭盖子”

本站发表时间:[2020-10-25]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李红军

  日前,有媒体报道4S店砸坏好零件“创收”,倒掉车主清洗剂“做保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北京房山交通局修管科相关负责人称,将根据调查取证的具体情况,对涉事4S店做出罚款或停业的处罚。

  现实中,一些4S店暗含了诸多“猫腻”,这样的4S店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坑人店”。由于专业性比较强,信息不对称,在维修保养过程中,车主往往不知道自身权益受到了侵害,这样的情况下车主去维权更是无从谈起。另外,发生纠纷时,车主取证难,与之对应的是4S店在举证时却占有绝对的优势,导致车主维权难度高,这也在客观上纵容了4S店。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绝不是随心所欲的宰客经济。针对4S店维修乱象,亟须法律出手进行规制。

  一方面,作为工商管理部门必须加大对4S店的监督监管力度。不但要过问和监督4S店的维修价格,更要对他们的维修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监管,发现行业行为不端的,比如偷换零部件、索要额外服务费等欺客宰客行为要立刻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另一方面,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刻不容缓。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对4S店的经营行为进行日常监管,发现随意乱立项目,甚至故意毁损车主零部件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要及时进行纠正。

  另外,作为消费者协会要敢于为消费者维权,接到投诉要迅速出击,对无良商家的不法行为进行惩治。同时,消费者要善于维权,对不法侵害行为要勇于举报,运用法律手段为自己维权。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