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方评论

破解“数字鸿沟”让老年人享受周到服务

本站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刘晓芬

  《实施方案》的出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为扭转过去一些地方机械运用智能技术的不当做法提供了政策依据。

  最近,网络上流传的两个关于老人的视频牵动着亿万网友的心。一个是独自冒雨到柜台交医保的老人被告知社区不收现金,只能手机支付;另一个是94岁行动不便的老人被抬到银行进行人脸识别以激活社保卡。

  智能技术的出现,在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设置了障碍。倘若实行智能技术“一刀切”,完全摒弃传统服务方式,必将极大地影响老年人等群体的正常社会活动。

  如何做到既推动智能技术的深度运用,又让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全面考虑、灵活处理,寻求解决困扰部分群众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让智能技术的运用多一点温情。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网友晒出无锡火车站的“无健康码由此进入”告示牌,正是为那些没有手机或手机不能上网等情况的旅客开辟的一条专门的服务通道。该图片上网后,在短时间内即赢得了数万网友的点赞。这充分说明,在事关民生的问题上,只有切实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凡事想得更远一点、更深入一点,才能真正顺应民意、赢得民心。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在智能技术应用中的难题,就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化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全面部署。《实施方案》的出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为扭转过去一些地方机械运用智能技术的不当做法提供了政策依据。

  各级各部门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切实满足老年人当前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努力探索智能技术运用中的适老化问题,有计划、分步骤地引导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逐步破解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让老年人充分享受到现代智能技术带来的便捷、贴心、周到的服务,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