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召开第186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针对严峻而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市疾控中心在会上要求,餐厅食堂、商超楼宇、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要压紧压实防疫主体责任。值得注意的是,会上不止一次向市民发出安全提示:随身携带口罩,在遇到无法确定风险的情况下,及时佩戴口罩。
近一年来,戴口罩在抗疫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有目共睹,口罩也已经成为市民出行标配。既然如此,市疾控中心为何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戴口罩的防控细则呢?
从疫情防控的整体形势来看,正值今冬明春的疫情防控关键期,也是呼吸道疾病传染的高峰期;同时,境外疫情加速蔓延扩散,截至15日24时,北京连续5天出现境外输入病例报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风险持续加大。可以说,疫情防控正经历一场新的大考。然而,与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市民陷入“防控疲劳”。无论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还是在人流密集场所驻足,总有一些人不戴口罩。近日,在北京464路公交车上,有乘客因为不戴口罩与他人发生纠纷,甚至将执勤民警挠伤。
拒绝戴口罩,不仅是文明素质的欠缺,更是防控意识的空白。疫情传播的风险明明没有远离,早早摘掉了能够有效阻止病毒蔓延的口罩,等于一场战争远未结束,就提前卸下了防御的铠甲,给原本错综复杂的战场添乱添堵。市疾控中心再次发出戴口罩的恳切提示,既是在劝告防备意识松懈的市民,疫情防控的战场上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同时也是在堵住防控漏洞,守护整座城市的生命健康。
岁末年初,各类聚餐活动必定增加,经营场所内从业人员和顾客必须戴口罩,显得尤为重要。戴口罩不麻烦,利己利人。疫情防控进入高风险期,只要有一丝松懈,就可能使疫情反弹;只有把病毒挡在口外,才能稳稳“罩”住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