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方评论

重点人群将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高风险人群争取做到“应接尽接”

本站发表时间:[2020-12-2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李如意
  昨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新闻发布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在总结前期紧急使用阶段的经验基础上,冬春季节到来之际,我国将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这既对这部分人群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有利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总体疫情防控工作。
  已紧急接种100多万剂次
  我国同步开展了基于五条不同的技术路线同时开展的疫苗研发。从4月2日批准第一个疫苗进入Ⅰ、Ⅱ期临床试验,到6月份批准三个疫苗紧急使用,再到7月份以来多个疫苗陆续到境外去开展Ⅲ期临床试验,总体工作应该说进展比较顺利。到目前为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进入Ⅲ期临床的疫苗,都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介绍,7月份以来,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高风险暴露人群进行了紧急接种,目前累计已经完成100多万剂次的新冠疫苗紧急接种工作。经过严格的不良反应监测和追踪观察,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用于紧急使用的灭活疫苗就是国药中生的两款、科兴的一款,在境外也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到目前已累计有7.5万人、15万剂次人员接种。研究表明,没有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
  疫苗接种分“两步走”
  我国目前接种的策略是按照“两步走”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接种。第一步,主要是针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接种,这些人群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去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员,尽力缓解输入性疫情防控的压力,降低本土病例发生和国内疫情暴发的风险。第二步,随着疫苗附条件获批上市,或者疫苗产量的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逐步在各人群当中构筑起人群的免疫屏障,来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
  曾益新提到,为确保第一阶段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把好疫苗质量关,每一批疫苗都要经过严格检验;确保冷链运输安全畅通、配送及时准确。各地要精心设计接种方案,合理设置预防接种点,稳妥有序组织好接种工作,尤其是要做好接种时的医疗保障、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及时处置和监测报告;做好疫苗科普,在新冠疫苗作为公共产品、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强化公民接种疫苗的义务和责任意识,争取做到高风险人群“应接尽接”,凡是符合条件者都能够按时接种。
  接种后要停留30分钟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介绍,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观察到的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在中国的疫苗观察到的不良反应,跟国外的还不完全一样,我们没有出现那么严重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头痛发热,接种部位局部的红晕,或者出现了硬块,另外还有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这样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
  焦雅辉提醒接种者,在接种过程当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向医务人员如实反馈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什么样的基础疾病,现在是不是正在处于疾病的发病期,有没有过敏史,是不是过敏体质等。另外,据以往的经验来看,这些不良反应往往都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出现,所以接种者都要在接种以后在接种点停留30分钟。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医务人员可以及时处理。30分钟以后,没有问题可以回家。回家以后,即便出现了不良反应相关症状,也要及时就医。同时,也提醒各位接种者,要注意饮食、休息,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让身体机能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负责人崔钢表示,目前,尽管我们是先为一部分重点人群安排了疫苗接种,其他暂时没有接种的群众也不用担心,“我们还有很多有效的防控手段,比如做好个人防护,在公共场所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这些措施是在前期新冠疫情防控过程当中,包括疾病预防控制的长期实践当中,都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大家务必做好个人防护。”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丁彧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