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在西南政法大学开讲,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景汉朝结合多年来参与司法改革实践和顶层设计的亲身经历,向在校师生系统介绍了政法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丰硕成果,详细讲解了司法改革为什么改、改了什么、怎么改等重大问题。这是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自2019年创办以来,首次在京外高校举办。讲座由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主持。
景汉朝首先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远景目标。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这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司法改革有什么规律可循,又要达到什么目标?景汉朝指出,从改革内容看,我国的司法改革经历了“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历程,从计划经济时代交易少、纠纷少、案件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纠纷案件不断增多,司法体制改革也呈现出“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庭审方式改革——审判方式改革——诉讼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脉络,这一轨迹与逻辑,是对司法改革规律性认识的生动阐释,完全体现了问题导向,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司法改革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必须处理好公正与效率的对立统一关系,提高司法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司法的风气。
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景汉朝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将司法责任制改革作为“牛鼻子”,以此为主线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行司法责任制,首先是把办案能力过硬的人员选拔到法官、检察官岗位上,把司法工作人员分为法官检察官、司法辅助人员、政工党务等司法行政人员三类,对法官、检察官实行员额制,推动法官、检察官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其次是按照权、责、利一致的原则,赋予法官、检察官办案权力,并对自己办的案件负责,既明确法官、检察官的办案职权,又明确责任,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以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再次是完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实行符合司法职业特点并与单独职务序列配套的保障和激励机制,确保权、责、利相统一。第四是因地制宜推进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防止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保障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景汉朝强调,向法官、检察官放权,不能“一放了之”,司法责任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建立防止权力干预司法的制度,有力震慑了领导干部“打招呼”“批条子”,以及当事人“找门路”“拉关系”。当庭宣判挤压了关系案、人情案的存在空间。以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等平台为代表的一系列司法公开和信息化改革,生动诠释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的道理。中国的全球营商便利度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大幅提升,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评价民商事司法制度与法院工作质效的法院竞争力排名第五,其中“司法程序质量”排名第一;美国权威民调机构公布的2019年全球法律和秩序指数排名,我国排第三。这些成绩不时引起在场同学们的热议。
经过多年的推进,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体制改革之路,有哪些原则必须坚持?又有哪些启示?景汉朝指出,我国司法改革的历程充分说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无论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定舵把向、宏观设计,还是微观突破、落实落地,没有党的坚强领导,不可能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在我们这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单一制大国,盗窃罪的入罪标准,是适用同一标准还是区别对待更加公正?”“熟人社会、模糊文化、厌讼传统等,对司法和司法体制改革又有着什么影响?”,景汉朝一连串的透彻分析,让师生们连连称赞。
讲座最后,景汉朝强调,司法体制改革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正确的理论引领,理论界与实务部门要共同努力,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政治站位与全力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大局意识,既勾勒出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司法建设的蓝图,又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体现了精准的政策把握能力和统筹指导能力。
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最高人民法院紧紧围绕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于2021年1月15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政治站位与全力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大局意识,既勾勒出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司法建设的蓝图,又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体现了精准的政策把握能力和统筹指导能力。
一、大力推进海南法院司法体制改革,以专业化审判,强化人民法院司法定分止争的功能
法院的基本功能在于定分止争。《意见》从完善审判组织体系、调整案件管辖范围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为海南法院充分发挥定分止争作用打好基础、做好安排,助力定分止争的体制机制完善。一是突出构建专业化审判组织体系的发展方向,提出加强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和海南涉外民商事法庭建设,推动国际商事、互联网、金融、破产等专业化审判组织和机制建设,在海南形成以“特定管辖法院、专门审判机构、专业审判人员”为特征的审判格局,推动海南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二是重点调整海南法院管辖案件范围。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海洋区位优势,大力推动海事审判“三合一”改革,推动在海口海事法院逐步形成以民商事、行政案件为主,涵盖特定刑事案件的海事案件“三合一”专业化审判机制,服务保障海洋强国建设;三是为有效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支持海南法院开展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域异地管辖改革,全面实行行政案件异地管辖,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营造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二、充分发挥重点领域审判职能,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公共政策制度落地
《意见》采取务实举措,服务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的公共政策制度的实施。第一,通过对涉货物贸易案件、服务贸易案件、外商投资案件、金融纠纷案件、运输案件、生态与数据有关案件、互联网案件等的审理,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贸易资金等“六自由一便捷”的自由贸易港基本政策制度的设计。第二,通过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系列司法服务与保障举措,包括加强旅游法庭建设,建立涉外旅游纠纷集中快审机制,加强现代服务业规则指引和权益保护,推动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等,推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公共政策实施。第三,加强生态环境资源的审判机构建设与生态案件审判工作,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行最严格保护的生态环境政策。第四,通过加大产权纠纷案件审判力度,加强对中小企业和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切实维护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及其他各项合法权益,强化产权保护的公共政策实施。
此外,《意见》彰显人民法院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风险防控与化解的公共政策实施,提出建立重大敏感案件专项管理机制,加强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监管部门协同配合机制、依法惩处妨害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各类刑事犯罪等多项举措。同时,充分发挥司法建议职责,助力行政机关、监管机关与立法机关制定有利于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公共政策。
三、创新审判机制制度,以公正高效的审判,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营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其目的在于高度开放环境下,形成全球资源配置的聚集地。某种程度上说,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就是积极参与国际治理的过程。《意见》为司法机关参与国际治理提供了可行的路线图与任务清单。一是提出推动海南建设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中心。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中心是衡量一个自由贸易港是否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最佳聚集地的重要标志。《意见》还提出支持设立市场化运作的国际商事调解组织,支持境外国际仲裁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业务机构开展仲裁业务,企业之间约定在特定地点、按照特定仲裁规则、由特定人员对相关争议进行仲裁,引入知名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国际商事调解组织,建立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这一系列重磅举措的落地,将极大增强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国际竞争力,有力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成为国际商事纠纷解决的优选地。二是改革协议管辖规定,对与我国司法辖区无实际联系的第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当事人可以协议由海南涉外民商事专门审判机构管辖,但不得违反级别管辖规定。这种“离岸案件”的审理,有助于海南司法判决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我国司法裁判的国际影响力。三是推动涉外民商事审判机制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化发展需求。《意见》提出鼓励外籍调解员和港澳台调解员参与纠纷化解,探索选任港澳台居民担任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探索招聘境外人员担任聘用制司法辅助人员。纠纷解决主体的多元化体现了纠纷解决理念朝着多元化、国际化趋势发展。四是积极推动扩大中国司法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意见》通过“六自由一便捷”案件裁决,参与甚至引领相关国际规则;及时总结自贸港裁判规则,及时发布专业化审判工作报告,加大司法改革创新举措和典型案事例宣传,讲好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提升司法裁判的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推进国际司法协助和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司法人才培养,深度参与国际治理的司法建设。
《意见》是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讲话与《海南自贸港总体方案》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总结七年以来自贸区司法与“一带一路”司法,结合海南实际,集成系统改革提出的海南自贸港司法服务与保障的司法政策文件,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定分止争的指南与公共政策的彰显,为司法参与国际治理提供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