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方评论

云上过节别有一番年味儿

本站发表时间:[2021-02-12]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郑宇飞

  丑时春入户,牛岁福临门。大年初一,大街小巷一派喜气洋洋的迎新氛围。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围炉守岁、拜年祈福等习俗经过千年流传,成为亿万中国人心中情愫的生动表达。今年,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不少人选择就地过年、“云上”过节。虽说方式有所变化,但同样有滋有味。线上看展览、全景逛庙会,沉浸式体验让文化韵味与美丽风景近在眼前;政府发消费券、商家搞大促销,直播间里的全球好货频频“手慢无”;手机早就备上了免费流量,边吃饺子边给远方亲朋视频拜年,身不能至心也团圆……可以说,无论年长年少、无论身在何方,云上过节“总有一款适合你”。

  年该怎么过,其实没有标准定义。总体说来,节与时进,俗因时变。过去长辈们给一众孩子分发压岁钱,如今全家老少一起在群里抢红包;过去千里迢迢带回一份“土特产”,如今“一键”直邮,“家的味道”当天就能装满整个冰箱;过去一家人整个正月守着电视看春晚,如今唱过“难忘今宵”还有大小各屏精彩互动等待我们……可见,变化的是载体,丰富的是形式,但沉甸甸的情感、暖融融的心意从未改变。从这个角度来看,以新理念、新技术加持我们的春节,不单是疫情防控下的权宜之计,更是一种对传统的创新表达。疫情终会过去,但一些新年俗会随着时间沉淀下来,不断丰富着我们的节日体验。

  哲学家认为,内在的文化、意识,将我们与过去相连接,并因而拥有一种“产生新时间”的能力。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需要回溯所从来处,开掘精神的河床、寻找心灵的原乡。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依然保持着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深层原因正在于此。而对于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与发展,显然是让其“活”起来,融入生活场景,化为身边不可或缺的日常。“云上过年”正是精彩尝试。未来,我们还要寻找更多可能,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年的真正魅力本不在形式,而在幸福顺遂、家庭至上的内里。旧年俗与新年俗交相辉映,塑造着当代中国春节独特的文化景观。让我们以健康祥和为底色,享受这个特殊的春节,祈愿春福满满、喜乐平安。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