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方评论

政务短视频不能变成 “政绩泡沫”

本站发表时间:[2021-03-23]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戴先任

  政务短视频不能变成形象工程和“政绩泡沫”,我们要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发挥政务宣传的作用,让公共财政、干部精力用在刀刃上。

  当前,全国多地政务新媒体向短视频平台延伸,丰富了政务公开途径,成为贴近群众、服务民生的新渠道。今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各级政府共开通政务抖音号26098个。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的短视频政务账号重数量、轻运营,不少成为“僵尸账号”,还有的为涨粉时常“走偏”,加重了基层负担,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各级政府纷纷开设短视频政务账号,有人觉得不可取,是一种盲目跟风。实际上,“网民关注哪里,工作就要做到哪里”,政务宣传就要与时俱进,而不能拘泥于宣传形式,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实现宣传效果。所以,政务公号入驻短视频平台,不仅无可厚非,还是一件好事。

  问题在于,一些基层政务类账号像一些自媒体一样,流量为王,一味媚俗,一味追热点,发布不符合官方身份的内容,忽视了自己的政务公号属性,甚至由此引发网络舆情;有的部门做短视频一阵风,只有“三分钟热度”,导致短视频政务账号变成了“僵尸账号”。

  要运营政务短视频账号,需要耗费不少精力与金钱,这包括策划、拍摄、剪辑等诸多环节,一些地方开设过多的政务短视频账号,给基层干部增负、加压,还可能由此带来财政浪费。

  政务短视频跑偏,暴露了形式主义的“作风病”。政务短视频不能变成形象工程,首先就要能克服与根治形式主义的“作风病”,而运营政务新媒体还要有正确的考核导向,要防范制造“政绩泡沫”,需要加强对政务短视频账号的规范管理,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于政务短视频账号偏离政务新媒体属性或变成“僵尸账号”“睡眠账号”的现象,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相应责任。政务短视频不能变成“政绩泡沫”。要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政务宣传的作用,让公共财政、干部精力不至于遭到浪费,而能够用在刀刃上。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