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方评论

多措并举瘦身过度包装

本站发表时间:[2021-08-11]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张智全 朱文彬

  裁判文书网最近公布的一份判决书把“过度包装”送上热搜。

  这份文书显示,某网红零食企业员工将出售公司废旧纸箱获得的68.4万元占为己有。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如果按2000元/吨的价格计算,在18个月内出售的废纸箱约有342吨,每个月约有19吨。该案折射出来的商品过度包装问题,又一次引发广泛关注。

  商品过度包装是个老生常谈而又饱受诟病的话题,尽管监管部门不遗余力地对其予以治理,效果却始终不尽人意。虽短期内商家有所收敛,但过后往往“涛声依旧”,凸显了对其治理的艰难。

  商品过度包装顽疾屡治不绝,其背后有着诸多较为复杂的原因。一方面,法律刚性约束的缺失,让商家对通过过度包装来提升商品竞争力更富有冲动性。另一方面,监管手段的单一,尤其是市场化监管手段的缺失,更是让商家对过度包装商品患上赢利依赖症。

  鉴于此,要确保对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的治理收到实际成效,就必须在完善法律与市场化监管手段同频共振方面下足功夫。对于前者,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快立法步伐,就商品过度包装顽疾的治理构建一套完善的处罚机制,以法律责任的高压威慑,让商家在过度包装商品方面不敢为。对于后者,要充分运用税收、大幅提高包装处理费等市场化监管手段,进一步对冲商家过度包装商品所获的利益,让其在没有任何性价比的情形下,付出得不偿失的沉重代价,倒逼其主动放弃过度包装商品的行为。

  当然,消费者也应保持简约消费、绿色消费理性,主动摒弃对商品过度包装的追求,从而以理性成熟的消费观,相向而行地为治理商品过度包装顽疾作出积极贡献。——张智全 朱文彬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