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全国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推进会现场
10月16日下午,全国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深化数字检察战略,总结分析全国数字检察工作会议以来数字检察工作情况和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对数字检察工作深入发展进行部署推进。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雪樵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翁跃强主持。
张雪樵指出,各级检察机关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定实施数字检察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赋予检察机关更重责任。数字时代为检察机关更好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带来新的机遇,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工作部署,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检察机关必须以数字赋能铸就法律监督的“利器”,以“数字革命”驱动新时代法律监督提质增效。要强化数据思维,善用会用数据,积极探索建立数据共享共用新格局。数字检察工作是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建用更加强调自然科学性,概念选用要精准明确,来不得半点虚假。要久久为功,持续推进数字检察建设走深走实。模型建用的关键在于模型质量与应用质效,现有的模型要不断更新、相互借鉴,优秀模型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可以放在最高检研发的全国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管理平台供全国检察机关使用。实践证明,检察干警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搞好数字检察,全国检察机关要坚定信心,继续投入热情、组织力量,进一步向前推进数字检察工作。
推进会上,北京、浙江、山东、湖北、贵州、青海六个省级检察院进行了经验交流。北京市院坚持以理念变革指导数字检察实践创新,坚持把党的领导政治优势转化为数据赋能检察优势,强化政治引领和保障,塑造新域新质法律监督能力;市院党组注重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融合发挥组织要素与数据要素功能,不断健全完善推进数字检察工作的组织保障体系,通过加强数字检察市域设计、设立数字检察专门机构,完善数字检察调度机制、强化数字检察“规则之治”,确保数字检察发展行稳致远;着力释放数字检察倍增效能,牵引带动法律监督质效变革,注重运用数据赋能破解传统思维和传统方式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发展问题,数据要素功能不断增强,模型建用效能持续显现,法律监督质效不断提升。浙江省院聚焦“由案到治”数字检察核心要义,形成由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到系统治理到长效治理三步推进的数字检察工作路径;聚焦“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本质要求,构建业务主导的工作推进体系,打造一线检察官数字办案的“主战场”,研究正确把握数字检察依法能动履职的合理边界;聚焦“一网运行、一网赋能、一网通办、一网运维”发展要务,推进数字检察体系整体构建,开展数字检察支撑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法律监督智能化建设,持续夯实数字检察深入推进的坚实底座。山东省院将数字检察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理念更新,打牢数据基础,建立“基层首创、市院主抓、省院统筹”三级联动机制,聚焦对诉讼活动制约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民生重点领域、事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点问题,延伸大数据法律监督触角,推动一体化监督,彰显社会治理成效。湖北省院明理念重统筹,以省院统筹、上下联动的方式,集众智汇众力科学规划湖北数字检察发展蓝图;明方向重应用,落实“1+N”工作思路,创新开发法律监督模型;明举措重融合,以省院示范引领、条线比学赶超、创新模式促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数字化办案水平。贵州省院坚持省院主导、业务部门主建、一线检察官主研压实责任,用“三项举措”把方向,以“三项机制”把实效,以“三项治理方式”筑牢数据底座,探索形成“资源利旧、数据整合、分域创新、专项推动”的模型自主研发模式,以最小成本实现模型建用。青海省院通过转理念、聚内力、强指导、建机制,在全省营造全员参与、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效导向、应用导向,不断加强成果转化,在人才紧缺、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推动全省数字检察工作实现从无到有、从想到做的良性转变。
推进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主任、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喆通报了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获奖名单。
各省级检察院负责数字检察工作的分管领导和数字办负责同志、北京市检察院各业务部门和北京检察科技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