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平谷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韩小巍——“不见面”式人力社保服务暖民心
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是重要的窗口服务部门。新冠肺炎疫情当前,复工后如何防止聚集办理业务而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成为平谷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面对的首要问题。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该中心在副主任韩小巍的带领下,加速“互联网+档案”应用进程,在全市相应系统内率先实现了人力社保业务“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在疫情期间大力推广网上办、电话办、自助办,向群众提供“不见面”式暖心服务。
疫情面前,如何有效疏解办事群众,减少人群聚集,降低感染风险,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往年的经验,节后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将迎来第一波业务高峰,届时每天的人流量约在4000人左右,“我们的服务大厅也就200平方米,这么多人一下子拥挤在一起,那将会是怎样的场景?又会有多大的安全隐患?”为了制定合理、有效的防疫方案,在韩小巍的带领下,从1月26日大年初二开始,整个平谷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开始围绕疫情防控措施研究制定新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
“之前我们试点的‘互联网+档案’模式,通过将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的方式,实际上已经将失业转档、退休预审,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等多项业务从需要多次往返、历经10余个经办环节、办理周期在15天左右变成了只需跑一趟、两三天即可办结。而针对疫情,我们在春节放假期间就开始对多项业务进行大串联,加速了业务网办通道的开通。”韩小巍说。
经过网办通道、邮件通道、相关机要通道等一系列通道的开通,平谷区公服中心在疫情期间正常复工,“不见面”服务也正式亮相。“我们在全市率先推出了后台联动的‘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服务模式,引导办事人员采取网上办、邮寄办、咨询办,使老百姓安心在家即可享受服务,全面减少群众出行和聚集,降低感染风险。也就是说,连一趟都不用跑,只需上网进行申请即可办理业务了。”韩小巍说。
据统计,平谷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2月份共受理业务2791笔,通过“不见面”服务方式办理业务占总业务量的55.1%,其中网办业务1426笔,有效缓解了现场接触性办理业务的压力。同时,在韩小巍的协调下,下属18个社保所,以及服务大厅年前刚刚配备起来的自助服务机也全部提前开通,包括修改参保人信息、退休人员相关证明等业务均可在自助服务机快速办理,仅2月份就办理了91笔,有效减少了办事人员的滞留。
对于现场防控,韩小巍也毫不放松。按照要求,窗口人员每服务完一名群众都要对所在区域消毒一次。同时,办事大厅地面增设黄色一米线,提醒办事群众疫情期间保持距离。在及时得当的工作部署下,中心全体职工采取措施安全有效,现场办公与远程办公高效结合,群众可以安心居家自我防护,办理业务不受任何影响。
守住了服务中心这块“阵地”,韩小巍又下沉基层,走向了支援乡镇防控的一线岗位。每天出发去乡镇前,韩小巍都要先到单位看看业务流程有没有问题,检查口罩、手套、消毒液是否到位,叮嘱大家注意自身安全,确保没有任何一个安全隐患后,再准时准点地奔赴抗“疫”一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以赴完成乡镇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