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不戴口罩串门13人确诊

本站发表时间:[2020-07-12]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贾晓宏 李祺瑶

  本报讯 昨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了一起因确诊病例污染居住场所公共环境和相互串门接触引发的聚集性疫情。疾控部门提醒市民,被污染的公共环境有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疫情期间要注意公共环境清洁消毒,并加大消毒频次。市民也要注意别扎堆聊天,少串门。

  这起聚集性疫情中,首发病例,男,57岁,为个体经营人员,每日到新发地市场进货,居住于海淀区永定路某小区,6月10日晚出现畏寒等症状,确诊前有同楼邻居串门,且均未佩戴口罩。6月13日患者由120救护车转运至海淀医院就诊,6月14日确诊。首发病例确诊后,该楼中又有5名居民相继确诊,此外还有两名曾经到该楼如厕的外来人员先后确诊。上述8名确诊病例中,又有3名患者将病毒传播给5名家庭成员。该起聚集性疫情共有13人确诊。

  首发病例所住居民楼共5层,每层20多户。首发病例居住在3层,有3例确诊病例居住在2层,2例确诊病例居住在5层,2名外来人员曾经到位于3层的卫生间如厕。疾控人员调查发现,这栋楼的居民各自在楼道搭设了简易炉灶,每一层楼的水房、厕所均为居民公共使用,而且还存在各层住户之间共用厕所的情况;住户之间有相互串门且不佩戴口罩的现象。

  市疾控中心采集检测该楼环境样本发现,公共厕所的环境样本核酸呈阳性。综合病例流行病学史和环境调查结果,判定此次疫情为与新发地市场有关的综合性聚集性疫情,既有人员相互接触导致的感染,也有厕所环境引发的感染。

  疾控部门提醒市民,被污染的公共环境有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疫情期间要注意公共环境清洁消毒,并加大消毒频次。市民平时不要扎堆聊天,尽量不串门,如果一定要串门请戴好口罩,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回家后先洗手;一旦身体不适,要主动就医,并采取有效防护和隔离措施,避免将疾病传给他人。维护公共环境的卫生清洁,是社区和居民共同的责任,也是对每个居民健康的保护。

  疾控部门呼吁市民,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卫生死角,清洁公共环境,尤其是共同使用厕所、厨房等生活区域的居民,要注意开窗通风,科学消毒。社区要加强对多户居住一个单元、共用生活设施的管理和健康指导,做到人员排查到位、健康监管到位,按照北京市疾控中心制定的《卫生间清洁消毒指引》,落实消毒措施,提供洗手设施和洗手液等清洁用品。上完厕所要及时洗手,保持手卫生。手不干净时,避免触碰口鼻和眼睛。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