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摸清风险隐患底数,北京市将启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本站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任珊
  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获悉,北京市将全面启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摸清风险隐患底数,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今后两年,本市将完成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同时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
  什么是综合风险普查?包含哪些内容?市应急管理局介绍,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也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开展普查,能摸清本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本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本次普查对象包括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等。普查涉及的自然灾害类型广泛,包括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和森林和草原火灾。
  普查内容包括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
  本次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2020年为普查前期准备与试点阶段,建立各级普查工作机制,落实普查人员和队伍,开展普查培训,开发普查软件系统,组织开展房山试点普查工作。2021年至2022年为全面调查、评估与区划阶段,完成全市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汇总全市普查成果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据悉,北京将成立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应急局,负责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按照要求,市、区普查办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督促其他相关部门履行职责,齐心协力抓好普查工作落实。要健全普查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实现普查数据可核查、可追溯、可问责,提高和保证数据质量。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丁彧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