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守护未来 法治同行——昌平区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传活动

本站发表时间:[2023-06-15] 来源:法治昌平微信公众号 作者:
  “大家认为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当我们真的遇到欺凌事件应该怎么做?”范博见结合校园欺凌中常见的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猥亵侮辱等刑事犯罪案例,让学生们从熟悉的场景和事例中了解生活中的法律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常见形式、背后的法律责任以及青少年自我保护方式。 
  “守护未来 法治同行”主题活动
  “此次普法讲座为学生们种下了法治的种子,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认知。我们将继续加大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相关工作力度,助力法治校园、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让法治理想与少年儿童共同成长。”流村小学德育处主任蔡立苹说道。 
  “遇到陌生人主动来搭讪,或寻求帮助时,我们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也要提防身边的‘熟人’。”三年级五班的小朋友杨诗影表示,“如果受到违法犯罪侵害,我们要学会通过法律自救自护。”此次活动让学生们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进学生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提高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为增强未成年人法治观念
  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
  北七家镇
  北七家镇司法所走进平西府中心白庙小学开展“防微杜渐 远离犯罪 加强防范 拥抱未来”主题法治讲座。
  北七家镇司法所邀请北京市易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郑雯走进燕丹学校,为2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堂深刻而生动的法治课。
  南口镇
  南口镇司法所到兴隆街社区开展以“民法典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宣传活动。普法宣传员为社区居民群众普及了《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引导居民群众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同学们在讲座后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校园欺凌不仅包括暴力、殴打等恶劣事件,给别人起绰号等行为也会造成伤害。如果我们遇到校园欺凌,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和家长。” 
  吕明凤围绕未成年人犯罪特点、表现形式、犯罪类型以及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等方面为同学们解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大保护”角度解读《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修订亮点,引导同学们增强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
  推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昌平区积极开展
  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流村镇

  流村镇司法所邀请昌平法院法官范博见来到流村小学开展以“向校园欺凌说‘不’”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讲座。
  讲座中,邢建平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以案说法,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从“危险就在身边”“校园暴力”“关爱自己”“预防违法犯罪”等方面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阐述遵纪守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们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坚决不做违法的事情,在生活中遇到危险要及时求助,懂得自我保护,拒绝校园暴力,在必要的时候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郑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详细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历程”“未成年人保护的必要性”“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常见违法行为”“如何正确保护自己”等内容。
  马池口镇

  马池口镇司法所邀请退休干部“以案释法”宣讲团成员邢建平走进百泉庄小学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法治讲座。
  龙泽园街道

  龙泽园街道在龙腾苑四区社区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进社区”宣传活动。龙泽园街道司法所司法助理员梁宸从庭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角度为居民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结合近期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讲解了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避免违法和犯罪的侵害,引导居民群众树立法律意识,学会依法维护权益。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张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