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北京数字检察工作做的怎么样?这篇经验交流说透了!

本站发表时间:[2023-10-19] 来源:京检在线 作者:
  10月16日下午,全国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深化数字检察战略,总结分析全国数字检察工作会议以来数字检察工作情况和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对数字检察工作深入发展进行部署推进。会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雅频作了题为《把握战略主动 强化组织保障 深入推进数字检察北京实践》的经验交流,京检君第一时间带您了解。
  
  图为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雅频在全国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
  把握战略主动 强化组织保障
  深入推进数字检察北京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北京检察机关在贯彻最高检关于实施检察大数据战略的重大部署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工作要求,发挥“数字检察”对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作用,推动新时代法律监督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以奋力答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必答题”,交好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首都实践“必答卷”。
  一、强化政治引领和保障,塑造新域新质法律监督能力
  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明确充分释放检察制度效能是检察工作现代化发展之“道”,实施检察大数据战略是检察工作现代化发展之“术”,推动作为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先导力量的数字技术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并置于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检察发展的重要位置,逐步形成以“数字革命”驱动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发展新业态。
  一是坚持以理念变革指导数字检察实践创新。数字时代“数化万物、万物皆数”,数字技术正在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发生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变革。面对“时代之变”“发展之变”,北京检察机关深刻把握“数字革命”能够牵引和带动检察工作理念、机制、方式和实践创新的特质,明确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是党中央部署的“过河”任务,而实施检察大数据战略则是完成“过河”任务必须解决好的“桥”或“船”的问题,自觉靶向“现代科技应用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不够、影响和制约法律监督职能和检察制度效能的突出问题”,把能否过好“数字检察”这道关,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机关贯彻新发展理念、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与法治进步一边的重大实践和重要体现。全市检察机关长识变之智、思应变之方、增求变之勇,着力夯实大数据赋能检察的数据基石,构建形成法律监督数据模型建设与应用“57+N”的工作格局,开启塑造新域新质法律监督能力的实践。
  二是坚持把党的领导政治优势转化为数据赋能检察优势。深刻把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根本规定性,坚持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部署要求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引领和保障检察工作、带动检察全局工作。2022年底,市委常委会听取市院党组工作汇报,要求大力推进数字检察工作,为检察机关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有效破解数字检察发展难题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各区党委及其政法委跟进落实市委要求,明确实施数字检察战略具体指引。西城区委提级调度、区领导现场督导应用“涉安全生产特种作业操作证”法律监督数据模型,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增强法律监督效能;昌平区委将法律监督工作纳入区级党建考核体系,拓展模型应用成效;怀柔区委政法委发挥“党委政法委主导法律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效能,统领制定实施《关于推进数字检察加强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在各级党委及其政法委坚强领导下,检察机关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凝聚数字赋能思想共识,依托“大数据+法治”强化依法履职联动履职协同履职,逐步形成社会治理全链条各环节同向发力整体发力局面。
  二、融合发挥组织要素与数据要素功能,确保数字检察发展行稳致远
  市院党组注重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不断健全完善推进数字检察工作的组织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数字检察市域设计。紧扣数字检察发展长期性目标与阶段性任务要求,研制《关于加快推进“数字检察”建设的意见》,着力完备平台设施、构建要素体系、提升履职能级、优化检务应用、培育全新业态,促进“数字革命”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配套加强数字检察组织保障体系建设,项目化推进一组(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一部(数字检察部)、一基地(数字检察研究基地)、一院(数字检察研究院)、一库(数字检察人才库)、一机制(组织保障拓展机制)、一平台(数字检察“京检智汇”主题沙龙)等“七个一”组织保障重点工程建设,构建与首都意识、首善标准、首都特色相匹配的“市院统筹布局,基层院实践运用”机制。
  二是设立数字检察专门机构。根据数字检察深度契合并引领带动“四大检察”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的需求,在先期设立运行数字检察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基础上,聚焦制约数字检察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和影响数字检察效能的系统性、协同性难题,市院成立数字检察部,负责全市数字检察工作的统筹规划、项目管理、数据整合与模型建用管理等职责,推动检察履职更好地由“条线分割”“单兵作战”向“融合履职”“集成作战”转变。
  三是完善数字检察调度机制。适应数字检察工作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特点,立足直辖市“两级行政、三级司法”利于全市统筹协调的实际,运用统分结合的方法,区别情况采取双周调度或者单周调度方式,统领、指导、推进全市重点数据模型建用工作。依托专门机构和平台靠前指挥、一线督导模型应用,突出“效能为王”的价值取向,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有效促进检察各项职能融合行权,推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由“盆景”变“风景”。
  四是强化数字检察“规则之治”。着力探索和把握数字检察工作的内在规律,注重总结隐含在法律监督数据模型背后的数据识别、要素提炼、知识图谱构建、核心算法开发规则,以提升数字检察的科学性规范性,增强法律监督的精准性实效性。配套建立法律监督数据模型申报、数字检察评价奖励、数字检察人才评审等制度机制,不断激发融合能动履职、深化实践创新的内生动力。健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机制,促进数字检察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良性互动。
  三、着力释放数字检察倍增效能,牵引带动法律监督质效变革
  在坚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的问题导向、强化“充分释放检察制度蕴含的蓬勃生机与优势活力”的目标导向、明确“发挥法律监督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结构要素功能”的结果导向中,注重运用数据赋能破解传统思维和传统方式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发展问题。
  一是数据要素功能不断增强。以网外线下贯通带动网内线上联通,以发现监督问题线索和实现类案突破激活相关数据资源,让数字检察在推进数据赋能功效与法律监督成效的“双效合一”中生发裂变作用。如依托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机制,归集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数据信息,靶向销假销劣高频投诉问题,开展“小专项”法律监督,筛查8个多发重点区域,推动刑事立案31件、行政处罚42件,打掉售假窝点70余个,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贡献检察智慧;又如依托市政府行政执法信息服务平台,打通“行刑衔接”数据共享路径,通过归集碰撞筛查行政处罚与刑事检察相关数据,落实建立健全行刑衔接工作机制的要求,行刑反向衔接业务成为法律监督新的增长点。
  二是模型建用效能持续显现。以建用法律监督数据模型为切入点,创新“个案办理—类案监督—溯源治理”履职方式,牵引带动检察监督方式和检察工作业态发生深刻变革。如应用“成品油涉税法律监督数据模型”保护国有财产,以法治约谈教育方式的最低成本,督促138家加油站、2家供油公司、油库主动补缴税款等2.3亿余元,并溯源推进刑事立案侦查涉嫌发票犯罪、移送税务机关立案稽查涉嫌偷税线索;建用“涉安全生产特种作业操作证问题治理法律监督数据模型”,办理涉假证案件132件234人,推动治理226个假冒国家官方网站;建用“违法发放房产抵押经营贷法律监督数据模型”,促成追捕追诉“黑中介”“行业内鬼”19人,移送金融机构违法违规线索300余条。聚焦知识产权保护、医保基金诈骗、虚假诉讼套取住房公积金、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研发应用一系列监督模型,数字监督、数字治罪、数字治理效能不断增强。
  三是法律监督质效不断提升。实施数字检察战略,为有效破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问题探索开辟出新领域新赛道。今年1-9月,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四大检察”案件104531件,同比增长69%。检察办案在总体规模不断攀升情况下,监督办案占检察办案总量的比重由2020年的25%上升到今年1-9月的60%以上,依职权监督案件的比重则由2020年的8.1%上升到今年1-9月的50%以上,检察行权的监督属性和法律监督的主动性、能动性不断增强,新时代检察履职的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其中,数字检察对监督线索发现、监督案件办理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9.2%、69.6%,数字检察监督案件占全部监督案件的59%,在增强履职效能上呈现出未来可期、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
  全市检察机关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落实最高检关于推进数字检察工作的系列部署要求,主动融入“数字中国”、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持续在释放大数据赋能检察效能上布局落子,推动数字检察发展新生态向更高形态演进。一是着力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性保障作用,增强数字赋能对法律监督效能的倍增、叠加、放大效用,持续把党的领导政治优势转化为检察制度效能。二是着力强化数字检察调度机制效能,不断完善“市院统筹布局,基层院实践运用”的数字检察组织保障体系,推动数字检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深入。三是着力强化数字检察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推动“从全局谋划一域”与“以一域服务全局”的良性互动中,更好地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首都现代化建设。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