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北京门头沟法院召开“灾后恢复重建法律指引及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发布《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灾后恢复重建法律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并通报典型案例,以问答和案例的形式对灾后恢复重建中群众最急需、最迫切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
“门头沟法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能动履职、主动靠前服务,在灾后走访过程中,接待、服务受灾群众200余人次,共征集司法需求线索30余条。”门头沟法院党组成员谢耀宗介绍道。
据了解,灾情发生以来,该院坚持每月向党委政府通报涉诉案件情况,对审理中发现的灾后恢复重建中的风险问题,及时进行通报、会商。同时,加大普法宣传力度,针对在灾后重建中高发的农村建房和相邻关系纠纷,出台专项法律指引。此外,建立涉灾案件立审执绿色通道,对涉及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恢复生活生产案件,依法快立、快审、快执,尽可能通过调解方式化解纠纷,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随后,王平村法庭负责人马钢锤对《指引》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在对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的常见纠纷隐患进行走访、摸排后,法庭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群众关心关注的灾后农用地的征收使用、灾后农村建房及相邻关系纠纷、纠纷解决方式三方面内容,对相关重点法律问题进行提示。”
会上,门头沟法院还通报了4起典型案例,通过重点领域的典型案例提示灾后重建过程中容易引发的矛盾纠纷点。
在一起因洪灾导致的相邻关系纠纷中,住在上坡的一户居民的房屋被洪水冲垮后,砖块碎石落入下坡邻居家后墙沟内,堵塞了房屋后上方的排水沟,导致室内墙体发霉。
“天灾导致的房屋倒塌也需要我承担责任吗?”在法院调解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十分不解。“洪灾过后,如果没有及时地采取措施清理房屋倒塌的垃圾和清理河道,导致他人利益受损,对于损害的扩大部分具有过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王平村法庭法官王安妮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