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召开,表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5个人民调解委员会、18名调解员荣获表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李刚,听一听他的故事。
李刚,北京市人民调解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房山区人民调解协会会长,房山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主任,房山区聚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2017年从房山区人民检察院退休后,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
为群众办实事 实现“零证据调解”
一天,房山区司法局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接到一件10名农民工讨薪案。孙某等10人来到中心时,情绪十分激动,一直嚷着“今天必须要把钱拿到”。经过李刚多次安抚,他们才开始讲述矛盾产生的经过。
原来,孙某等10人与马某是同乡,年初孙某等人跟随马某到他的建筑工地打工,但并未签署劳务合同,只是口头约定工资按日结算。然而,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除了支付日常生活费用,剩下的170052元工资一直没有付清。孙某等人多次讨要,马某总借口雇主未结账所以无法支付工资。因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法院也无法立案。
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李刚立马电话联系马某,得到的也是推托之词。之后李刚多次联系马某,对其释法说理,告知对方即便没有劳务合同约束,也必须支付工人工资,马某这才承认拖欠工资。经过李刚的多次协调,马某在调解中心写下支付计划,其中包括支付时间、支付数额等。李刚与孙某等人讲明马某写下的欠条具有法律效力,调解中心也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催要工资,且在法院民事裁定书确认之后有法律执行力,工人这才安心接受这个分期计划。在李刚的不懈努力下使案件有了解决的可能性,最终在调解过程中,实现“零证据调解”。
“摸着石头过河” 成立北京市第一所多元调解中心
2017年,李刚负责组织筹建房山区司法局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这是北京市第一所多元调解中心,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李刚带领大家“摸着石头过河”,认真钻研多元调解的方式方法,2017年5月10日,多元调解中心正式成立。
2018年,在一起大型矛盾纠纷案中,多元调解中心与相关单位联动,及时调处了涉案债务纠纷138起,涉案金额2亿余元,被当事人称为“时代调解人”。该案因为就地吸附矛盾成效突出,被北京市司法局评为“矛盾不上交十大典型案例”。
新冠疫情发生以后,多元调解中心为全区调解组织编写了《房山区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相关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指导手册》,开启疫情防控期间电话调解、微信调解与现场无接触调解相结合的新型调解工作模式,专门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开设了“调解快速通道”,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共计520件,调解成功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