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李坤:一切都交给时间

本站发表时间:[2023-12-05] 来源:京法网事微信公众号 作者:
  边大妈一遍遍打来电话,喊着官司搞得自己生活一团糟,无论如何都要跟承办法官谈谈。上午的三个庭审比预想的时间长,一点多钟的时候,坤姐回来了。一边打开饭盒、一边听我说,吃了两口后,她嘟囔了一声“算了”,叹了口气,放下筷子,拨通电话……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坤姐推开内屋的门笑着说“搞定了”。怎么聊的呢?“把她对判决的疑问捋一捋,再聊聊我这‘马不停蹄的日子’,她还反过来宽慰了我几句”。
  坤姐就是李坤法官,我是她的法官助理。
  一点点新意
  最初被吸引,是因为她的书法作品,笔锋走势之间亦柔亦刚、舒朗俊美,像斑驳的竹影。坤姐说自己七八岁开始练毛笔字,练着练着,就长大了,就有了当法官的念头。这念头随着笔尖疯狂游走,驱使她在北大法学院读完法学硕士后,入职法院,一干就是十三年。
  
  (李坤书法作品)
  几个月前,坤姐用“调解书+判决书”并用的方式办结了一起建工纠纷。当事人均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询问时发现,一部分争议有较大调解空间,另一部分争议基本上没有调解可能。若依照传统出一份判决书,且不说当事人要等,执行不到位的风险也很大。
  她早想有个适当的案子试一下调判文书并用,缘分就这么来了。先出调解书固定无争议项,再撰写庭审提纲,好好缕缕势同水火的那部分。
  一切准备妥当,再一次庭审时,当事人围绕未解决的争议项唇枪舌战,情绪甚为激动,而调解书中达成一致的争议项已经履行。这起案件的控审和文书也让坤姐获得了三中院“百案百庭“青年法官专项业务技能竞赛一等奖。
  一点点沉淀
  这些年,她的柜子里日益富有,藏着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和锦旗。
  2010年入职后,坤姐从书记员干起,在切切实实的传统民事纠纷中穿梭,2013年被提为助理审判员。也是那一年,坤姐被选派参与三中院建院筹建,先后从事干部人事和教育培训工作。从整卷到整理人员信息,从与当事人沟通到与干警沟通,她摸索着待人接物的尺度。最吃劲的时候,是2015年支援业务庭办案,她咬牙完成了政工工作和办理三百余起案件的双重任务,只觉得看十分钟电视就会特别满足。这种磨炼也让她2016年完全成为办案人员时得心应手,一下子成了全市中院当年结案数量第一名。积蓄的所有势能喷发了出来。
  
  也是在2016年,她办理了一起极有成就感的串案。查阅大量政策文件、法律法规和案例后,她结合历史上形成的职工安置状况,认定几十名职工所属公司并非职工宿舍完整所有权人,公司与第三人签订的低于市场价的房屋买卖合同系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应属无效,这些职工有了居住涉案房屋的合法依据。改判判决作出后,她收到了几十面锦旗,最高兴的是被其他法官赞扬“你这判决写的真不错”。
  成长,就在不知不觉间。
  一点点刻画
  今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败诉案件的当事人送来了 “一心为民、公正无私”的锦旗。“捋清楚了自己的主张为啥不能得到支持,败诉我也服气!”
  坤姐说,她之前也不这样。年轻的时候对当事人的心情关注比较少,简单地认为办的案件多、结果正确就是好。也是法律尺度掌握的没那么好,怕跟当事人掰扯。后来工作阅历增加了,也成为了妈妈、成为了父母的支柱,整个人柔和了不少,对周围的人和事便多了几分理解。
  
  “在不出错的基础上,做的更好”。这是她对我们团队的要求。后来发现,单是不出错就需要下极大功夫。在她看来,工作是学习,学习也是工作。之前去香港读过一年普通法,坤姐越来越发觉案例的魅力。同一个案件,裁判结果可能一样,但论述风格却很鲜明,这就是如同判决书上的毛笔字。有点儿空余,她就会拿出案例与我一同研究,都说一说意见,理一理故事本应是什么轨迹、为何是这般发展、如何评断更合乎国法天理人情。日拱一卒,她关于案件的理解与表达走到了书上、走进了群众,附上了中国法院年度案例、全国优秀案例分析的名号。
  2022年,新民三庭组建,她这“快审老民三”加入进来,集中审理建工、租赁类民生纠纷,我也是在这里与她相识。探索“新领域”的裁判艺术,辅助管理庭里的调宣事宜,一切都还井然有序。每每算工程款算得郁闷时,她就会来一句“慢慢来”。
  我问她都是怎么一路走过来的,她回答的异常简单:“明白工作要求是什么?提高自己能力适应,努力就是了。”
  是啊,一直努力就完了,其他的交给时间。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