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用法槌,把孩子从悬崖边“拉”回来

本站发表时间:[2024-06-19] 来源:密云法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不用和我爸妈说,说了也没用,没人管我。”
  威严的法庭上,一个男孩轻描淡写地说出这样一句话,随意的语气好像是在描述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而当这句话落在了刘珍君法官的耳中时,她的心里不免咯噔了一下。她知道,戏谑的语气背后,是一个罪错少年一路摸爬滚打而来的沉痛步伐。
  自2021年调入刑事审判庭后,刘珍君很快便接手了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几年来,她审理了许多涉未成年人案件,这些稚嫩的灵魂,有的是行差踏错的被告人,有的是遭受侵害的被害人,还有的因为家庭破碎遭受池鱼之殃。
  怀揣着少年法官的一份情怀,刘珍君将满身热情投身于此,挽救、保护着一个又一个“少年的你”。
  坚持才有希望
  “你这个年龄不在学校学习,染上这些不良习气,长大了找不到工作、吃不饱饭怎么办,去喝西北风吗?”一次,她在法庭上忍不住教育一名未成年被告人,责怪的语气背后却掩盖不住对这位罪错少年前途的担忧。
  “我就是喝西北风长大的。”站在被告人席上的男孩轻描淡写地回答了一句。
  刘珍君愣住了,她一下想起了自己的女儿,无忧无虑地享受着家人的关爱,健康安全地成长着,而眼前的这个男孩,完全没人在乎。他误入歧途,根本意识不到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多大的影响。
  李明自幼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父亲忙于工作对他疏于照顾,母亲也很少关心他,父母都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教育监护,导致他长期在社会上游荡,没有经济来源,盗窃是他唯一可以活下去的手段。
  在难以维持生计的情况下,他先后盗窃商店烟酒、现金十余次。而且他的精神出现抑郁状况,对身边的人表现出抵触、不信任。每个夜晚,李明不是睡在公园长椅上,就是偷偷开锁,到他人闲置房屋内居住。
  类似案件的背后,总能窥见家庭监护的缺失。
  开庭审理案件
  法庭上,男孩当庭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他的父亲拍案而起,对男孩骂道:“要什么就给你什么,你还缺什么?我亏待过你吗?”
  刘珍君听不下去了:“你儿子在离异家庭中长大,本就缺少母爱,你什么时候真正关心过这个儿子?你现在就知道忙于自己的生意,你说他现在缺什么?他最缺的就是你的关心!”
  无力感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刘珍君,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声音在她心里回荡。
  “没人管我。”
  “我就是喝西北风长大的。”
  ……
  这种感觉就像站在海边,看着一条一条小鱼被浪潮冲上海岸,她拼命捡起小鱼,用尽全力把他们扔回大海……她终于理解了少年庭法官的辛苦,也终于理解了少年法庭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在办案子,更是在为这些孩子争取未来,虽然希望渺茫。
  但有些事,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
  我们在这里等你
  除了未成年被告人,这些年,让刘珍君更揪心的是那些未成年受害人,一想到他们,她就蹙紧了眉头。
  2022年,刘珍君审理了一起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案件。小悦为非婚生子,刚刚出生自己的母亲抛下了她,她独自跟随父亲长大。
  在共同生活期间,父亲经常对小悦进行殴打、体罚等虐待等行为。不久后,学校老师发现了小悦满身伤痕,经过不断询问,小悦终于说出了实情。
  在法庭上,刘珍君罕见的“发怒”了。
  “孩子是你亲生的,你怎么下得去手!作为一个父亲,你是保护女儿的第一责任人,你现在居然这样对待她,你对得起‘父亲’这两个字吗!”刘珍君在法庭上大声痛斥。
  为避免小悦再次遭受伤害,刘珍君当庭决定撤销其父亲的监护人资格。同时,刘珍君联系了小悦所在的福利院,决定听一听她的意见。
  “你想不想和爸爸一起生活呀?”在一番愉快的开场白后,刘珍君渐渐拉近主题。
  “他喜欢发脾气,一发脾气就哇哇乱叫,总是用棍子打我,还拿刀吓唬我!”小悦脸色突变,害怕地直摇头。最后,刘珍君与民政局沟通,由其担任小悦的监护人。
  在送她回福利院的路上,刘珍君和小悦聊了许多。分别前,小悦说:“阿姨,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啊!”刘珍君侧耳倾听。自己解答过许多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问题,她很好奇眼前的这个孩子会问她什么。
  “什么是撤销监护权?我还可以回家吗?”
  无言片刻,刘珍君鼻子微微发酸。她看了看孩子,然后耐心地给小悦解释了相关法律的规定,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而什么时候能回家,刘珍君只得搪塞过去。
  小悦也不再追问,朝她笑了笑:“阿姨,我要好好学习,以后像你一样,成为一名法官。”
  “那一刻,我在法院工作十多年的一幕幕都闪现在眼前,我觉得这是一个梦想传递的过程。”刘珍君说道。
  面对一切都是未知的生活,这对小悦来说或许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能在这一刻点亮她心中的梦想,激发他对未来学习和生活的期待,刘珍君感到特别的欣慰。她握着小悦的手,对她说:“好啊,我们在这里等你。”
  向案件当事人发出《关爱未成年人提示》
  为迷茫得你指引方向
  深秋,孩子们或端坐教室或户外嬉戏,享受着这个年龄所独有的童真和乐趣。
  但在少年法庭,圆圆却坐在了被告人席上。罪错少女圆圆,父母在其幼年时便离异,圆圆长期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忙于生计而疏于照顾,母亲再婚后交流不多,继母虽关爱有加但始终无法走进圆圆的内心。同时,她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无业青年,开始旷课、逃学、早恋。
  家庭功能的失衡,加上学习成绩不佳,使得圆圆出现了青春期抑郁的问题,进而滑向犯罪的深渊,与其他社会人员谋划并实施了多起敲诈勒索案件。休庭后,圆圆父亲见到久别的女儿,难抑心中的悲凉,站在一旁默默地掩面痛哭,这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惋惜和愧疚。
  仲春时节,寒冬已别,万物复苏。
  前往女子监狱看望圆圆
  在圆圆即将成年之际,刘珍君前往北京市女子监狱,“相比结一个案子,我们更想帮一个孩子”。交谈中,圆圆在言语中流露出对刑满释放后回归校园的渴望。刘珍君握着圆圆的手,送给她一封手写书信,希望圆圆可以在迷茫时翻看,信中写着:“不管夜多黑,天总会亮,这些困境总会过去,年少的你不要被暂时的坎坷和挫折蒙蔽双眼,希望你能挣脱命运的枷锁做个生活的勇者,重新拾起直面人生的勇气。”再过两个月就是圆圆回归社会的日子。
  孟夏,万物生长,生机蓬勃。
  圆圆出狱这天,刘珍君与她的家人一同来到司法所迎接。见到久违的至亲,圆圆喜极而泣。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圆圆的上学问题,所以早在出狱前,密云法院即多方联系教委、职业学校等单位机构,竭尽所能为圆圆继续学业创造条件。
  为了鼓励圆圆痛改前非、回归正途,刘珍君挑选了一个白色书包作为礼物,“白色象征着纯洁、平和,是一种寓意着重生的颜色。”,勉励圆圆肃清过往、拥抱新的生活。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美好的未来
  身边总会有人问道,对那些小小年纪就铸成大错的孩子,付出的爱真的有意义吗?
  外界的疑惑始终存在,但刘珍君的内心十分笃定。这份笃定,源于她手机中留存很久的一封邮件——“刘法官您好,今年我顺利参加高考,考取了师范大学,我想今后成为一个老师,像您一样,帮助许许多多的孩子……”后面还附有录取通知书的照片。
  《北京日报》《新京报》报道刘珍君法官个人事迹
  从事少年审判工作以来,刘珍君始终情系少年,发布《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白皮书》,录制精品课程20余节,其中关于防范校园欺凌的视频在“法治中国60分”栏目获得近840万热度。编写《法官谈维权》系列丛书之《法官谈如何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撰写的《心灵探微与危机干预:刑事审判中未成年被害人心理干预机制之构建》在全国第七次少年法庭工作会议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获北京法院先进法官、北京法院先进审判团队等荣誉称号。2022年,当选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一切为了孩子,刘珍君和团队一步一个脚印,看着一个个案件中稚嫩的脸庞,他们或是因为顽劣犯下了错误,或是因为遭受欺凌而满是苦楚,或是因为家庭破裂而落寞无助,刘珍君用少年法官的善良与责任去关怀并感化他们。
  一次下班后,她看到女儿正在无忧无虑的玩耍,感慨道:“成年人的世界好累,人小的时候哪儿有那么多烦恼。”
  “闺女,你不要长大好吗?你不长大,妈妈就不老了。”
  “不行,我要长大!” 女儿马上回答。
  “你长大想做什么呢?”
  “我长大后还有很多事情想做呢!”
  ……
  女儿的回答一直萦绕在刘珍君的耳边。是呀,谁也无法阻止一个孩子长大,阻止他(她)拥抱这个世界。虽然自己的工作很辛苦,但看到孩子们能够开始新的生活,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刘珍君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