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法治教育短片《回归》上映 北京延庆法院法官讲述创作心路

本站发表时间:[2024-10-30] 来源:北京政法微信公众号 作者:
  近日,由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教育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市高院)、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延庆法院)制作推出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短片《回归》上线了。
  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张军第7次以北京市第二中学法治副校长身份走进北京二中授课当天,该短片在北京二中首发。
  创作历程
  从2023年延庆区“开学第一课”首演的法检联排版话剧,到2024年家庭教育宣传周,市高院未审庭带队前往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创排的普法演出;从在最高人民法院六一公众开放日成功展演,到拍摄团队精心制作、百余人全情投入;这一场“回归”之旅在一次次攀登后,终于以一部普法短剧的形式呈现在全国观众的面前。
  短片简介
  未成年人李小强沉溺网络、结交损友,其父母教育不得法,一家人无法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导致李小强误入歧途走向犯罪。在法官吕菲的不懈努力下,携手老师与父母一起,感化、挽救、帮教,引导李小强回到人生的正轨。
  该片真实反映了当下社会普遍关心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并告诉大家一次“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丧失对未来的憧憬和勇气。而此刻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迷途男孩,需要的不只是帮助……
  60小时拍摄,19分钟57秒呈现;4名延庆法院干警主演,38名延庆法院干警及家属参演。有中国国家话剧院专业指导老师精心打磨,有主创团队一次次与角色触摸碰撞、融合成长,使每个人物真实可感,使故事发人深省。让我们一起走进主创们的再回首“回归”之旅,听听他们怎么说。
  主创心声
  我是基层法院的一名政工干部,工作中其实从未坐在法庭之上敲下法槌,如何通过“吕菲”这名少审法官把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刚”与“柔”完美地融合,是我首先要克服的难题。走进案件背后,走近承办法官,走到一次次排演现场,我逐渐找到了“牵引力”,一字一句、细微表情、角色交流、场景转换、配合走位……我和团队成员们完成了每一次挑战。敬业奉献、团结协作、精益求精、守正创新,我们正以点点繁星之光汇聚成“妫川星河”的熠熠光辉,通过司法文化的力量使法治信仰之花,遍地盛放。
  从话剧《回归》的首次创排,到普法短剧《回归》的问世,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经历了从扮演“李大强”,到走进“李大强”,再到用心诠释“李大强”的过程,也愈发理解、喜欢和融入到了这个有点讨人厌、也有点可爱的角色当中。
  《回归》的故事,不仅是孩子的回归,也是父母的回归。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奔波忙碌为孩子创造更好条件的同时,父母的关注、陪伴、引导、管教更不能缺位!
  父母爱孩子是一种天性,他们从来不计较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多少,只在乎一切为了孩子。而恰恰是这句“为了你”,成为《回归》中乃至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矛盾的根源。作为一名真正的母亲,当我再次与《回归》中的母亲王翠相遇,我依然会与她产生深深的共鸣。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未成年人能够在充满温暖与爱、公平与正义的环境下成长,是整个社会的殷切期盼。《回归》是一个关于救赎与新生的故事,在这其中,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化身为引导迷途者归途的明灯。
  2024年的夏天,我与和我同龄的“李小强”相遇,与他并肩共同走过了一段特殊、难忘的回归之旅,也在戏里戏外收获着属于自己的成长与感动。
  于我而言,这次创作是一次挑战与收获兼备的体验,希望通过我用心的演绎,使观众了解充满爱和希望的少年法庭,以及无私、真诚的少审法官,同时也希望和我一样的青少年们能够珍惜当下,拥抱光明。
  在《回归》拍摄制作过程中,我希望通过镜头捕捉到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法律条文和严肃的法庭程序,而更是那些被告席上带着稚嫩面庞的少年们眼中的迷茫与恐惧,是法庭上父母爱恨交织的复杂心理,是法庭外法官为挽救孩子竭尽所能的“固执”坚持,是所有人回到心之归处时的真情流露。
  今年夏天,我有幸全程参与了短剧《回归》的筹备、拍摄、制作工作,这段特殊而宝贵的历程,于我而言是一次自我审视和成长的过程,让我在深刻体会文艺作品创作与少年审判实践交融产生的美感和力量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少审法官的使命和责任。
  回首“回归”,向为这部作品奉献付出的每一个你致敬,向守护少年向阳花开的每一个你致敬!
  图/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
  素材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最高人民法院公众号、京法网事公众号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