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多四防史宗良前台查验法”“三心三细”技战法、中级检查员等级评定、全年无错录无差错、新警师父……北京边检总站三级高级警长史宗良持续优化出入境旅客及证件查验方法,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在出入境流量攀升、国际交往活动日益增多的时代背景下,为提高旅客通关体验、保障大型活动以及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维护口岸安全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9月24日,北京市直机关首届职工创新工作室评选结果火热出炉。史宗良创新工作室凭借其卓越的创新成果和显著的贡献,脱颖而出,获评“职工创新工作室”。与此同时,史宗良及其众多徒弟获评“名师带徒”。
1999年,20岁的史宗良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随后借调到原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工作,2011年来到北京边检总站。从机关到基层,工作内容相差甚远,而史宗良凭着一股年轻气盛的“好胜心”和“狠劲儿”,迅速适应新环境,成为队伍里的模范。执勤现场的验证台上,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营区的学习室里,总有他汲取知识的身影。工作20余年,他获得的荣誉有“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并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
创新引领,探索前行
“来到北京边检13年,我也在前台一线干了13年。守卫国门、服务人民是我的职责,也是我引以为豪、甘愿奉献一生的使命。”谈到自己的工作,史宗良的眼睛熠熠闪光,那份“干一行、爱一行”的纯粹和热诚让人动容。
2023年,随着“乙类乙管”政策实施,出入境旅客量逐渐恢复,口岸形势也相应发生变化。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立足于出入境旅客及证件查验基本职责使命,“史宗良创新工作室”在北京边检执勤六大队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成立。
“工作室成立的目的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提高边检工作效率,适应新时代下的口岸现实形势,确保国门安全无虞。”史宗良介绍到。该工作室深入研究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入境证件,查阅大量资料、样本,先后整理出30余万字的学习资料,力图提炼归纳出适用于前台检查员“短、快、准”查验特质的有效方法。
“不同国家的出入境证件会采用不同的防伪方式,这些手段五花八门,我们试图梳理出能够让检查员在有限的查验时间里迅速确认真伪的小技巧。”史宗良谈到。
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应用、改进,再总结、再改进,该工作室最终形成了一套以“四多四防”为主要内容的“史宗良前台查验法”,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备受好评,有效提高了队伍整体及单警的“查伪、查假”能力。史宗良所在的单位——执勤六大队执勤三队在北京边检总站2023年下半年及2024年上半年业务评比中被评为“执法执勤无差错单位”,包括史宗良在内的21名检查员被评为“无差错检查员”。
实战锤炼,精进技能
随着国际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出入境旅客数量不断增加,各类非法出入境行为、跨境违法犯罪活动隐藏其中,口岸出入境核查工作重要性愈发凸显。
史宗良创新工作室充分贯彻落实总站及队党委指示精神,引入“核查小组”机制,严密口岸查缉管控,坚持“每班必复盘、每案必推演”,不断在实战中总结经验、提升技能,并提炼出“三心三细”技战法。
“三心三细”技战法在出入境核查工作中迅速拉近与群众的沟通距离,既能让普通旅客“好来快走”,又能准确发现重点旅客,实现口岸管控安全。今年9月27日,执勤六大队执勤三队抓获1名持用伪造、变造证件出入境人员,及1名冒用他人证件出入境人员。
“当前的形势不仅要求我们为广大出入境旅客提供高效便捷的通关体验,还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抽丝剥茧的能力。”史宗良表示,自己目前正在准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学习心理学知识。
2024年,史宗良所在的执勤三队创新工作室依法查获各类非法出入境人员共计98人次,其中2.13、8.2非法出入境案件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移民局领导的批示肯定。
精神传承,未来可期
今年五四青年节之际,史宗良在“青年之问”活动中向青年人寄语:“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教给每位徒弟、传递给每位领导同事的工作理念。
榜样是一面镜子,能让他人“见贤思齐”,也能让他人反思进步;榜样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力量。“史宗良师父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感染着我们一起投身于边检事业中。”史宗良的徒弟张晨阳感叹到,他在入警短短四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执勤组长。同为史宗良徒弟的林伟航和孔令玉还在2023年度荣立个人三等功,他们都共同努力践行着师父担当奉献的谆谆教诲。
史宗良创新工作室成员赵旭新、马丽、王卉等今年也紧跟先进的步伐,顺利通过中级检查员等级评定考试,其中赵旭新在今年国庆节期间查获1名持用伪造、变造证件出入境人员,吹响了安保决心冲锋号,为鼓舞队伍士气注入了“强心剂”。
“这次获评创新工作室让我既荣幸又忐忑,成绩属于大家,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史宗良坚定地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