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我想成为像您一样的法官”——保险公司拒赔,女法官依法判决被赞“善良又公正”

本站发表时间:[2025-05-16]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董振杰
  2020年,张女士为3岁的女儿小苹果(化名)投保了一份重疾险。每年5000余元的保费,对这个普通家庭来说并非小数目,但她的想法很朴素:“孩子平安长大,比什么都重要。”那时的她未曾想到,这份保单会在四年后成为一场诉讼的起点……2025年5月,母亲节到来之际,小编从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审结这起案例后,当事人和家属一再向法官表示感谢。
  命运骤变:无忧童年突遭病魔侵袭
  2024年,7岁的小苹果频繁出现愣神、肢体麻木的症状。北京某医院的诊断结果让张女士如坠冰窟--颅内病变需立即开颅手术。手术同意书上签字时,她的手抖得几乎握不住笔,却强撑着对女儿微笑:“做完手术,妈妈带你去游乐园。”
  手术很成功,术后的小苹果逐渐康复,但医疗费用压得这个普通家庭喘不过气。张女士想起那份重疾险,遂联系了保险公司,却没想到,保险公司的《拒付通知书》如一盆冰水浇下--“先天性畸形属免责条款,保险责任终止。” 
  她反复摩挲着合同上“重大疾病”四个字,她不明白:“白纸黑字的承诺,怎能说变就变?” 
  孤勇之战:一名母亲的执着与迷茫
  “白纸黑字的‘重大疾病’条款,凭什么不赔?”张女士翻出保险合同,发现免责条款竟以蝇头小字挤在脚注里,内容含糊其词。更令她心寒的是,当初推销保险的业务员并非保险公司员工,签约时对这些免责事项只字未提。
  “我不能让孩子白白受苦!”2024年,张女士以小苹果名义提起诉讼。
  庭审中,保险公司以附加诊断的疾病编码“涉及先天性畸形”为由拒赔,并申请医学鉴定。听着对方律师抛出“ICD-10”“Q00-Q99”等专业术语,张女士攥紧女儿的病历本:“我们老百姓,难道活该吃哑巴亏?” 
  破局之道:细节与法理情的精准叩击
  案件的争议焦点落在两处:保险公司是否尽到免责条款的提示说明义务?小苹果的病是否属于免责范围?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法官杨亚妹翻开卷宗那一刻,同样身为母亲的她心头一颤,孩子本应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却遭此病痛折磨。她在翻阅案卷时比对保险条款,发现免责内容缺失关键释义;保险公司提供的材料中,既无售后回访记录,也无证据证明向张女士解释过专业术语;查阅《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主诊断编码明确不属于先天性畸形章节。
  “普通家长如何理解‘ICD-10编码’?保险公司未尽提示说明义务,等同于给消费者埋雷。”杨亚妹与其审判团队成员说道。
  面对保险公司的鉴定申请,杨亚妹更显审慎:“现有证据不能表明保险公司尽到免责条款的提示说明义务,免责条款不产生效力,此时鉴定不仅增加诉累,还拖延正义。”故并未予以准许。最终,怀柔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全额赔付,二审维持原判。
  雨中的感谢:一封信与两代人的“光”
  结案后,张女士拨通12368热线,点名感谢杨亚妹:“她办案时特别细心,非常负责,对待案件特别公正,她虽然年轻,但法律功底强,特别亲民、接地气。”
  母亲节前夕,雨水淅沥。她执意冒雨带女儿到法院致谢。杨亚妹劝她改日再来,她却说:“这份感谢,我等了很久,一天都不想拖。” 
  见到杨亚妹,小苹果掏出一张纸条:“法官杨妈妈,您不仅是一位既漂亮善良又公正的法官,更是我心中的光。感谢您为我和妈妈创造了一个公正的环境……我想成为像您一样的法官……”这封信是母亲节前夕最特别的礼物。杨亚妹接过信时,眼眶微红。她蹲下身,鼓励了勇敢的小苹果:“你的信写得真好!未来的法官,现在就要好好学习哦。”
  一年前的病痛折磨、一场无奈的维权道路,在这个冷雨淅沥的午后,因这封童真的信而暖意融融,她将这封感谢信仔细地收进了办公桌的抽屉里,她说:“当法官成为‘妈妈’,看证据时会更疼惜那双颤抖签字的手,读条款时更能听见普通人的无助。这份职业的荣光,不在法槌的重量,而在孩子眼里的星光。”
  小苹果的故事,是一位母亲的绝地反击,更是一场关于信任的重建。母亲节的意义,不仅在于感恩奉献,更在于传递信念--当法律成为弱者的铠甲,当法官的严谨化作“妈妈”的温柔,这便是司法为民最生动的注解。 
  小苹果在信中说:“我想成为像您一样的法官。”这句话,何尝不是对所有司法人的最高褒奖?正义与母爱,从来不是单选题。它们交织成光,照亮每一个渴望公平的角落,也照亮人间最珍贵的“值得”。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