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元贷款、50个家庭的希望
被一场突如其来的
疾病和暴雨逼入绝境
当银行系统倒计时只剩18小时
当病床上的人无法起身签字
当风雨淹没了最后的路
……
一份公证书
在雷雨夜中划出一道亮光
它不仅是法律文书
更是救急的“生命线”
急电惊雷起 公证解危局
某日傍晚五点,窗外天色阴沉,雷声滚滚。北京市潞洲公证处副主任、公证员丁超正准备结束一天的工作,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电话那头,是北京市通州区一家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和一位小微企业主李中华(化名)焦急的声音。
“丁公证员,十万火急!我们公司那笔100万元的续贷,三天后就到期了!现在账上就剩8万元,50名工人的工资都等着它啊!”李中华的声音透着绝望。
他的食品企业扎根通州十年,曾为国宴供应食材,如今却因上游供应商账期延长,陷入“断粮”危机,急需续贷100万元用于公司经营,故申请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
更雪上加霜的是,为这笔贷款提供房产抵押担保的关键人物——他的妻子,因连日操劳焦虑,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此刻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戴着心电监护仪,刚刚做完溶栓治疗。
金融机构的信贷经理也在电话中补充道:“超过15号系统就自动冻结流程,一分一秒都耽误不得!”
按照法律规定: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以及抵押人的委托公证,必须当事人亲自到场,且意识清醒、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暴雨锁归路 绿色通道开启
人动不了,时间不等人!这几乎成了无解的难题。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的双重焦急,透过电话线重重压在公证员的心上。
“别急!我们马上开通涉企‘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丁超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拍板。他深知,这几页公证书背后,是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也是50名工人背后50个家庭的生计。
然而,困难接踵而至。病人需要治疗和休息,具体办理时间难以敲定。北京气象台接连发布雷雨、大风、冰雹黄色预警,实时路况显示公证处至医院的主干道因积水拥堵。同时,医院规定晚间7点后禁止非家属探视,时间窗口被压缩得极其狭窄。
时间就是生命线!丁超和公证员助理何文晶立即行动起来,一方面紧急准备所有必要的公证材料,反复与医院、病人家属及金融机构沟通协调,争取在有限的探视时间内完成所有手续;另一方面,密切关注着窗外越来越猛烈的风雨和实时路况。
病榻签文书 法理见温情
晚上六点半,雨势正猛,道路积水严重。丁超与何文晶抱着密封严实的文件袋,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医院。终于,在探视截止时间前,两人到达医院病房。
丁超与何文晶在病房为当事人办理公证。
为了不打扰其他病人,也为了确保安全,他们找了一个病床间的空隙,支起简易的折叠桌。在正式办理前,他们细心地用紫外线灯对文件进行了消毒。
公证过程需要严谨与细致。李中华的妻子身体极度虚弱,无法久坐。丁超便半蹲在病床边,将委托书中至关重要的条款:“自愿抵押,自愿接受强制执行”逐字逐句、清晰而缓慢地朗读给她听,确保她在清醒的状态下完全理解并确认自己的法律行为。何文晶则在一旁,用执法记录仪严谨地记录下每一个关键环节。窗外是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窗内,一场关乎企业存续、工人饭碗的法律确认,在公证员的专业与温情中进行着。
雨夜争分秒 晨光映捷报
当所有必要的签字和程序终于完成,丁超将受理回执交到李中华手中时,墙上的时钟指针,清晰地指向了晚上8点17分。此刻,距离银行系统关闭贷款流程的最后时限,仅剩下宝贵的18个小时。
第二天上午九点,阳光终于驱散了昨夜的阴霾。李中华的手机收到贷款到账短信。他冲进病房时,妻子正指着电视里播放的“副中心优化营商环境”新闻:“你看新闻里说的‘绿色通道’,不就是给咱们这种企业开的嘛。”
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时速”,正是潞洲公证处服务理念的生动写照。近年来,面对企业的“急难愁盼”,潞洲公证处积极落实涉企“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延时服务”“周末不打烊”等一系列惠企措施。他们用行动证明,公证服务不仅是严谨的法律程序,更是有温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