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经验丰富的“话痨”说:干好工作只需为百姓捧出真心

本站发表时间:[2025-07-18] 来源:正警事儿微信公众号 作者:
  如何干好工作?杨明杰说:需要为百姓捧出真心,得将百姓事当做自家事,全力以赴,才能达成目标。
  杨明杰很善谈,从不让话“掉地上”,像认识多年的热情老友,带点“贫劲儿”,也有点“话痨”。
  而一聊起顺义分局的反电诈工作,不管近年还是过往的工作情况,许多信息他都信手拈来,让人感受到了实打实的硬功夫在里面,更觉得他不是在完成工作,而是把守护百姓的“钱袋子”当自家事来干。
  杨明杰,男,37岁,中共党员,2010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顺义分局刑侦支队探长。曾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荣获个人嘉奖4次,当选2025“北京榜样·最美警察”第二季上榜人物。
  蜕变
  2012年,刚上班一年多的杨明杰,加入了顺义分局刑侦支队。
  没多久,他就接触了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当时,负责“打辅助”,配合同事开展抓捕行动,成功将一批话务员抓获。
  这次经历让杨明杰对侦办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产生了极大兴趣,但想办好这类案件,不仅要厘清团伙划分和作案手法,还要掌握专业的数据研判技能和扎实的金融知识,只有兴趣并不够,可杨明杰的性子是“难?难才有意思呢!”
  他从零开始学习数据的研判,学习归类、筛选怎么操作,从小白到“玩转”,只用了几个月。学习扩线追踪和比对碰撞的技巧,“拿着已侦破的实际案例,自己先摸索,再请教同事”。自学金融等方面的理论,“我自己先要掌握最前沿的信息,知道哪些投资合法合规,哪些披着狼皮”。
  他还拉着同事“模拟”诈骗现场,进行“角色扮演”,反向推演话术漏洞……
  就这么“跌跌撞撞”地试,“磕磕绊绊”地学,他从连术语都念不利索的新手,慢慢成了“大拿”。
  打磨
  2015年,顺义分局组建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专门队伍,杨明杰主动请缨加入,从事数据研判、抓捕讯问、预警劝阻等工作,在实战中不断打磨。
  在数据研判时,他静下心来,铆足了劲,不见终点不放弃。有次碰到一个案子,他和同事钉在电脑前,连续奋战了6天,从凌晨的寂静无人,到深夜的月挂树梢,“眼睛熬得跟兔子似的”,可找到关键数据的那一刻,几双红眼睛比月亮还亮!
  在劝阻时,他更是不遗余力,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一次凌晨,接到预警信息后,杨明杰和同事驱车,辗转近4个小时,才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找到了事主——事主在骗子的一步步诱导下,特意避开亲友,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随之而来的是长达数个小时的劝阻:从拆解话术漏洞到还原诈骗剧本,直到早上朝阳升起,事主才恍然大悟。
  沐浴着晨光,看着事主脸上洋溢着庆幸和感谢的神情,听着电话里传来家属带着哭腔的致谢,杨明杰突然懂了,那些埋首卷宗的深夜、那些翻山越岭的奔波、那些苦口婆心的劝说,从来都不是孤独的跋涉,而是在数字迷宫里找到真相,是用一次次坚守,为万千家庭筑牢安稳的堤坝!
  新征程
  2025年初,杨明杰开始从事反电诈宣传工作,虽然他已经在这个热爱的领域深耕了13年,但一开始他好像回到了13年前在分局刑侦支队门口徘徊的那一刻,心中难免有忐忑:“我能行吗?”
  他用行动证明,虽然工作不同,但只要有一颗为老百姓守护“钱袋子”的真心和对工作的热爱,就能干好。
  过去的工作经验让他深知反电诈工作,要从群众角度出发,营造人人参与、人人知晓的社会氛围。
  为更好开展工作,他和同事深入到社区进行针对性调研,小马扎一摆,他将“话痨”属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和纳凉的大爷大妈拉家常,听商贩聊遇到的诈骗套路,和快递小哥打听网络购物有哪些容易掉的“坑”。
  “您觉得哪种宣传方式记得牢?”“要是听到‘客服退款’,您第一反应是啥?”一句句接地气的聊天里,显而易见的是他们将一颗心放在了群众身上。
  琢磨透了大家伙的心思,宣传内容也跟着“量身定做”。那些原本生涩的专业术语被拆成了大白话,带着家长里短的烟火气;案例说的是身边人身边事,让宣传有了更多温度,大爷大妈听着点头,路过的年轻人也忍不住多看两眼。
  他们还拉着派出所、社区开协调动员会,把社区力量都发动成反电诈“排头兵”,挨家敲门进行针对性宣传。
  这样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警情下来了,群众的防范意识也提高了。
  不管是数据研判、预警劝阻,还是反电诈宣传,从每个“不会”到“精通”,这份全力以赴的姿态,早已成了杨明杰刻在骨子里的习惯,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闪耀着同样的光芒!
  结
  鲁超和杨明杰,虽岗位不同,却在同一句话里重叠了使命——让百姓的日子,少些被骗的痛苦,多些踏实的温暖。
  这是他们的初心,也是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未来,他们将继续努力,向着同一个方向坚定前行,愿天下无诈!
  素材来源:顺义分局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