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前线杂志 | 怀柔区人民法院:以“迅”应汛,凝聚服务保障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红色力量”

本站发表时间:[2025-08-14] 来源:前线客户端 作者:
  7月底以来,怀柔区遭遇暴雨侵袭,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怀柔区人民法院党组以“迅”应汛,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力做好自身灾情处置的同时,积极投入全区防汛救灾工作大局,迅速出台《怀柔区人民法院为灾后重建提供法律服务保障的工作方案》,将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贯穿全过程,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辖区防汛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强化统筹协调,构建防汛救灾“指挥链”
  怀柔区人民法院党组坚持把防汛救灾作为检验初心使命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效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迅速成立由党组书记任组长的灾后重建服务保障工作组,下设综合协调与指挥调度、法律风险研判与预防、司法保障与案件办理、法治宣传与舆情引导、纪律作风与效能督导等专项小组,各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构建起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同高效的战时指挥体系。严格落实24小时院领导带班、专人值班、信息日报和紧急会商制度。党组班子靠前指挥,多次召开防汛救灾调度会、推进会,科学统筹调配资源,将安置服务、保障恢复重建各项任务精准分解到支部、压实到党员。全院上下迅速形成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的工作优势。
  筑牢战斗堡垒,凝聚攻坚克难“硬核力”
  各党支部闻令即动,迅速转化为服务保障受灾群众的坚强前哨。机关党委及时发布《致全院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倡议书》,凝聚思想共识,激发使命担当。在院党组牵头部署、机关党委统筹协调、党支部书记具体负责下,由青年党员骨干组成的“怀法青年党员突击队”火速集结。自7月27日起,7支党员先锋队伍分批次进驻北京市学生军训基地安置点,全力投入受灾群众服务保障工作。截至8月7日,90名干警奋战在安置点一线,43名干警随时待命。他们用心用情做好转移群众的安置、物资分发、秩序维护、心理安抚、用餐保障等工作,累计协助安置群众1733人,同时完成物资分发、心理安抚、房间整理等任务,还保障用餐1.2万余人次,用实际行动传递党的关怀与温暖,让战斗堡垒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巍然矗立。
  发挥先锋作用,战斗在服务群众“最前沿”
  广大党员干警将防汛救灾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锤炼党性的生动课堂。在安置点,“怀法青年党员突击队”队员身着党员红马甲、亮明身份,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耐心细致解答群众疑惑,协助解决实际困难,成为安置点内亮眼的“一抹红”。在后方,各业务庭室党员干警坚守岗位,密切关注因灾可能引发的诉讼不便,主动排查因灾情影响无法按时参与诉讼的当事人情况,及时通过电话、线上平台沟通,灵活调整庭审安排,加强释法明理和情绪疏导,确保当事人诉讼权利不受影响。根据怀柔区委政法委工作安排,选派两名党员法官进驻琉璃庙镇“战时综治中心”集中办公,深入一线精准对接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重建司法需求。风雨中、险情前,一名名党员干警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党徽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熠熠闪光。
  聚焦法治保障,织密灾后重建“防护网”
  该院立足审判职能,将防汛救灾中凝聚的强大组织力迅速转化为服务保障灾后重建的司法效能。密切关注强降雨可能衍生的房屋损毁、涉民宿合同违约、保险理赔纠纷等各类隐患,主动加强与属地镇街、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协作,深入开展风险排查,前置介入纠纷化解,努力将矛盾消弭于萌芽。在诉讼服务中心开设涉灾案件“绿色通道”,设立专门立案窗口,对涉受灾群众的案件精准识别、快速标记、优先办理。大力推广网上立案、邮寄立案,对行动不便群众提供上门立案服务,确保司法服务“不断档”。对涉灾民生案件依法实行“快立、快审、快执”机制,统一裁判尺度。审慎灵活处理涉灾执行案件,对受灾被执行人依法采取善意文明执行措施,积极促成执行和解,保障其基本生活和恢复生产的能力。第一时间发布《暴雨山洪灾后常见法律纠纷指引》,针对灾后高频法律问题精准普法。组织专门力量系统梳理涉灾法律法规,开设公众号普法专栏、编制普法宣传材料,通过典型案例释法,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权。
  风雨砺初心,危难显担当。怀柔区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入总结防汛救灾中凝聚的宝贵经验,不断深化党建引领与审判执行工作的深度融合,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重建美好家园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让党旗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第一线始终高高飘扬。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