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父母正处在困境中,我们检察机关依法履职,责无旁贷。”日前,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市检一分院)检察官,会同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向一对失去孩子的父母开展联合救助。北京、青岛两地司法机关携手,联合对这个家庭展开帮扶。
“孩子没了,家也塌了,我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盛夏,山东青岛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老屋里,张女士攥着纸巾对检察官倾诉。
2021年初,20岁的小李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李先生、张女士夫妇带着独子来到北京求医,但在治疗过程中小李的病情急转直下,于2021年8月离世。
中年丧子,锥心刺骨,小李父母坚信医院存在重大过错,提起民事赔偿诉讼,法院最终判决医院承担10%责任并赔偿部分损失。这个结果未能抚平失独父母的伤痛,李先生向检察院递交了监督申请。市检一分院对案件进行了全面审查,检察长接访并与李先生面对面进行释法说理,促成李先生与医院和解,撤回了监督申请及关联的数起诉讼。
为了给孩子治病,小李父母耗尽积蓄,失去独子的他们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继续。
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检察官发现了小李父母的艰难处境。承办检察官经过核查,小李的治疗费用已让李先生和张女士倾尽所有,还欠下了外债,巨大的丧子阴影下,两人已协议离婚。李先生一夜白头,而张女士无业、无社保,一次意外骨折后连基本生活都难以自理。“救在当下,助在长远,我总想着还能再多做些什么。”承办检察官思索着。考虑到被救助人户籍和居住地均在青岛,办案组决定到当地实地回访,主动对接青岛市人民检察院、李沧区人民检察院,通过跨省协作打破信息壁垒,寻找更多长效帮扶的可能。
2025年7月,在当地检察机关的全力配合下,北京市检一分院办案组和北京市一中院承办法官一行走进了小李父母位于青岛的住所。
“我没固定工作,也没上医保和社保,这房子是他的,腿现在也不能动,一想到儿子心就跟刀绞似的。”张女士掩面痛哭。“我们非常理解您的痛苦,这搁哪个家庭都是难以承受的打击,但生活还得向前看。”承办检察官温言安慰,“这次也是来了解您的实际困难,您放心,党和政府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困难群众。”
为了让救助真正落地,办案组马不停蹄,在李沧区检察院的联络下,与当地区妇联召开座谈会,就困难女性后续救助工作进行专题研究。
在京鲁两地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的共同努力下,为张女士申请到失独家庭补贴,并提供定期体检、两癌筛查、心理疏导、公益岗位等多项服务,同时安排专人协助其办理低保。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紧密衔接,最终从一次性帮扶升级为持续性关怀。
文/董振杰 通讯员 胡依格 李宜
图/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