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眼里,监狱戒毒民警的形象是威严又神秘的,他们的日常似乎总与高墙电网相伴。北京有这样一位民警,他不仅是执法者,更是“老师”——在高墙内,他帮失足者重塑心灵;在校园里,他为青少年播撒法治种子,他就是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民警刘耀祖。
在未管所课堂上,刘耀祖从不照本宣科。他深知,对这些失足的未成年人来说,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消除蒙昧、唤醒良知的钥匙。
为了让课堂有效果,他琢磨出了“三明三析三设计”的备课思路——明确教学目标、难点、重点,分析案例、学情、方法,设计互动、情境、延伸内容。课堂上,互动教学、情境模拟、“翻转课堂”轮番上阵,原本严肃的法律知识,变得既易懂又好记。
刘耀祖不仅自己课讲得好,还当起了“师父”。他推动民警教师“T+”培优计划,帮同事提升授课技能;利用每月例会培训分管民警,教大家做好班组建设、个别谈话;整理出22课时的《班组成长手册》,为班组工作提供实用指导。
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已有20多名民警走上讲台,成为失足者的“引路人”。而他自己,连续3年在全局民警教师授课比武中拿一等奖,还被评为市局“‘新生大讲堂’特聘民警教师”。
“警察老师来啦!”每当刘耀祖走进校园,总能听到孩子们欢快的呼喊。原来,他还有一个身份——“未来如旭”青春法治宣讲团团长。他知道,比起在高墙内改造,预防犯罪更重要,而青少年就是最该守护的群体。
为了让孩子们愿意听、听得懂,他花了不少心思。他利用业余时间研究青少年心理,把复杂的法律条文,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有趣的互动游戏,甚至是案例小视频。
两年来,他带着普法课走进了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黑芝麻胡同小学、清华附中大兴学校等10多所学校。课堂上,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警察老师,开玩笑、起外号违法吗?”“那些比我们大一点的孩子,为什么会犯罪呀?”他都会耐心解答,直到孩子们听懂为止。
今年,他还受邀录制了北京共青团“开学第一课”普法视频,让更多孩子能学到实用的法律知识。对孩子们来说,这位“警察老师”就像一位亲切的大朋友,把法治的种子悄悄种进了他们心里。
刘耀祖说,做教育改造工作不能“吃老本”,得跟着时代学。他密切关注国内外罪犯教育改造的最新研究,还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了论文。去年,他写的《SPOC 教学模式在未成年犯课堂化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探析》,不仅获评中国监狱工作协会教育改造专业委员会论文征评一等奖,还发表在了《中国监狱学刊》上。
在西城区委宣传部组织的“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活动中,他用接地气的语言,把未管所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获得一等奖。
文/董振杰 通讯员 夏荷馨
图/北京市监狱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