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实干“有我”担当
践行首善“无我”忠诚
董亦军,男,汉族,1967年10月出生,198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北京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交通管理总队(交通管理局)党委书记、总队长(局长),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党组成员,一级警务专员,一级警监警衔。参加工作以来,曾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2次、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7次,荣获个人嘉奖13次,2017年11月获评北京市公安机关先进个人,2021年7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2025年9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2025年10月被中共北京市委授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因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医治无效,于2025年10月21日不幸去世,享年58岁。
△董亦军(前排右二)在北京南站进行实地踏勘调研
从警36年来,董亦军同志始终战斗在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第一线,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公安事业的无比热爱,为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作出突出贡献。
1989年,董亦军同志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成为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的一名民警。当时,他负责一个人员、治安状况相对复杂的社区,却凭借踏实肯干的作风,在短短三四个月内就凭记忆把辖区的人、地、物、事摸得清清楚楚。
无论是作为基层民警还是领导干部,董亦军同志始终坚持深入一线、实地调研。为治理复兴门桥附近的交通秩序,他在不同时段去调研多次,甚至深夜到那里观察交通状况,牵头研究具体解决方案;担任通州分局局长期间,他曾在流动人口多、治安复杂的村庄,徒步走遍所有道路,排查治安要素、剖析治理症结,为后续根源性治理提供决策支撑。
董亦军同志始终心系群众,坚守勤政爱民的为民情怀,忠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始终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集中整治交通乱象,努力为群众出行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到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工作时,董亦军同志发现德胜门区域因公交场站布局导致行人横穿马路、影响道路通畅,便牵头深入剖析同类堵点,站在群众角度梳理问题,推动长途公交线路外迁、副中心交通优化等意见建议纳入全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多项举措落地后有效改善了北京城市道路交通状况。
针对北京儿童医院周边停车难、交通拥堵问题,董亦军同志聚焦“学医景商”重点区域,“一点一策”推动交通综合治理,以医院新建停车楼为契机,协调重新规划车辆出入流线、完善交通标志、加强宣传引导,成功解决就诊车辆排队难题。
△董亦军(右四)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对交通服务保障工作进行现场踏勘
董亦军同志始终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他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精研业务、苦练本领,全面履职、勇于担当。担任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以来,协同各方面资源力量,着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分类推进“学医景商”等重点区域交通综合治理,推进实施信号灯智能化联网联控,解决一批城市交通领域问题难点,圆满完成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等重大活动交通服务保障任务。
△董亦军(右三)在2024中秋国庆彩灯会举办前夕,前往游园会现场对人员、车辆路线进行调研
董亦军同志克己奉公、身先士卒,不断涵养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多年来,他善于识人、知人善任,能够充分发掘青年民警的潜力和优势,支持他们大胆尝试,带领他们开拓进取。在通州分局,他鼓励青年民警争创“副中心警察之星”,不断激发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他提出创建交管局“警意诉求平台”,开通了爱警热线,民警有什么困难需求可以通过平台向组织反映。平台、热线开通以来,通过各种渠道受理了1700余件民警诉求,办成了一大批暖心实事。
董亦军同志始终秉持“打铁还需自身硬”,严于律己、务实清廉,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警察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崇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