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守护正义

坚持的背后,竟然是她的“个性”

本站发表时间:[2021-11-05] 来源:北京西城法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亲切、耐心、善良,是案件当事人、街道干部和辖区群众对她的一致评价。
  王兵莹,现任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副庭长、审判员,四级高级法官。审理民事案件近2000件,牵头参与多项司法改革项目,其中“诉源治理直通车”荣获首都职工志愿“特色职工志愿服务项目”。创新推出“群众需要、法官来到”党建品牌,先后被评为全国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北京法院党建工作示范创新案例。本人曾获评北京市法院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志愿服务“骨干志愿者”、西城区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担任辖区学校法治副校长,荣获西城区优秀志愿辅导员、优秀法治副校长。
  做一个好法官
  用温情化解心结
  成为法官后,她始终牢记群众的声音,将司法为民作为终身的事业追求。
  工作十一年来,王兵莹先后从事了组织宣传、行政办公、劳动争议审判、民商事案件速裁、诉讼服务等工作,岗位和身份不断改变,她始终坚守司法为民的初心。在宣传岗位时,她主动对接辖区街道社区,成为西城法院巡回法官机制的宣传员。成为法官后,她始终牢记群众的声音,将司法为民作为终身的事业追求。
  初任民事法官时,她遇到了和很多年轻法官一样的难题,调解率低,和当事人沟通不畅,自己精心写就的判决书往往只能得到当事人这样的评价:“看不懂!不理解!不接受!”在她曾办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时,原告从始至终充满着对抗情绪,从应诉、到庭审,原告对法院的每一个程序,法官的每一句话都有着质疑。本不复杂的案子,庭审的推进却异常艰难,仅确认笔录签字这项程序都持续了两个小时。开始时王兵莹心里的想法是:是她的性格导致了她生活和工作的坎坷。与其激化矛盾,不如耐心接受她的情绪,让审理过程能顺利些。逐渐原告不断的质疑转变为倾诉,虽然原告所说大多与案情无关,但王兵莹却没有打断她。庭审结束后,原告时常来到法院或拨打王兵莹的电话,而王兵莹也总是耐心地聆听,过程中她逐渐转变了对原告的看法:是生活的坎坷造就了她的性格。
  拿到判决那天,原告一句话也没有说,泪流满面对着王兵莹深深鞠了一躬。这件事给了王兵莹很深的触动,中国人不爱打官司,每个走进法院的当事人都有着不得已的故事,也许他们最在意的不是一个输赢,而只是想让法官多听听他们的委屈,多考虑他们的感受。同事有时会调侃她,能把各类型的民事案件都办成家事案件。可王兵莹坚信,每一本卷宗之后都蕴含着人情世故,只有把当事人的心结解了,才能彻底化解矛盾纠纷。4年法官生涯,近2000件案件,每一个加班的夜晚,来不及吃饭的中午,当看到农民工终于拿到了盼望一年的工资能过个好年,激烈争吵着要离婚的夫妻相拥哭泣着回家,多年不来往的兄弟冰释前嫌,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里开完庭紧握着她的手,当事人每一句真诚的感谢,都化为了她的精神力量,让她感受到了法官职业真正的价值。
  做一个服务者
  用真诚赢得信任
  到如今,她已经熟悉了西城区每个街道社区的风土人情,社会治理中的难点堵点……
  多年的工作经历中,王兵莹和她的同事们始终有个困扰。法院里多数是和她一样的年轻法官,一毕业就进了法院,毫无社会经验,终日忙于大量案件的办理,没有时间和精力走出法庭。“虽然是大家是西城的法官,却连西城有哪些街道都不熟悉。”为了更加精准的掌握辖区群众需求,拉近群众与法院的距离,王兵莹一趟趟走访辖区街道社区,与社区干部、辖区群众沟通交流,向他们介绍法院便民利民的举措,详细询问不同街道社区多发矛盾及普遍问题。
  经过不断总结,她制作出一份符合西城实际的“普法菜单”,参与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普法直通车,组建由各审判庭室法官参加的普法团,前往辖区街道、学校、企业等开展精准普法活动40余场,通过新浪微博、央视频线上同步直播,累计普法260余万人次,受到了辖区群众的热烈欢迎。到如今,她已经熟悉了西城区每个街道社区的风土人情,社会治理中的难点堵点,社区干部和群众都很信任她。胡同平房漏水导致的邻里纠纷难以调解、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住户意见不一致、物业新规基层如何理解执行等等的难题,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找她帮忙。社区干部们愿意把她当知心人,她觉得这是自己工作最大的成就。
  做一个前行者
  司法为民没有终点
  司法为民,她永远在路上……
  如今,王兵莹继续从事着诉前矛盾化解和诉讼服务工作,新时代的群众需要更快更好更人性化的司法服务,她多方学习、深入思索,整合各种资源,运用科技助力,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一人势单力薄,那就积极带动身边的同事。在领导的支持帮助下,王兵莹充分发挥多岗位锻炼的优势,将党建工作与审判业务、群众工作有机结合,创新推出了“群众需要 法官来到”党建机制。直通12368党员服务热线,增设服务专线,全体党员法官、法官助理轮流值班,接听答复热线电话,确保第一时间了解、回应群众诉求。开设党员答复“网上直通车”。入驻区政府社会治理和为民服务移动端、开设“法院直通车”模块,定制提供诉讼咨询、多元解纷、普法宣传服务清单,网上即时互动、回复,将司法服务从“去法院办”变为“手中办”“家里办”,从“泛化服务”变为“个性服务”。在诉讼服务大厅推出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的特色诉讼指引服务,为老年当事人提供一对一帮扶,消除“智慧鸿沟”,努力为诉讼群众提供全面细致、精准有效、方便快捷的诉讼服务。
  亲切、耐心、善良,是案件当事人、街道干部和辖区群众对她的一致评价。她不惧挑战,一往无前。


[供稿单位:西城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