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守护正义

通州法院王静:燃烧青春之光 点亮法院荣光

本站发表时间:[2023-05-29] 来源: 作者:
  在通州法院,有这样一群青年,燃烧着自我的青春之光,点亮法院的荣光,以青春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通州区人民法院的优秀青年干警王静,就是这群青年中的一位。
  王静,女,满族,中共党员,法学硕士,2020年10月进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工作,现任行政审判庭四级法官助理。先后荣获北京市第一届司法政务技能比赛组织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调宣先进个人等荣誉,撰写的2篇党建征文分获北京法院一等奖,撰写的论文获全国法院第三十四届学术讨论会优秀奖、北京法院三等奖,撰写的原创诗歌被北京市民法典颁布两周年集中宣传活动采用被朗诵。
  当问到王静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名法官时,她的眼睛里闪着清澈的光芒,给出了以下回答:
  "小时候,我常常对电视中的法官感到着迷,他们身处法台、手握法槌,既是矛盾纠纷的调停者,又是违法犯罪的制裁者。那时,我便暗暗发誓,长大后我也要做一名法官。带着懵懂的初心,高考结束后,我选择了法学专业,并在三年前离我的梦想更近了一步。运河之畔,群树回环,拥抱着副中心发展的机遇,我有幸成为了通州法院的一员。
  还记得制服刚发下来的那一天,我欣喜地和父母视频通话,给他们看一看我身穿制服的样子,母亲看到后对我说,看着不一样了。我摸了摸胸前的法徽,是呀,确实是不一样了。
  我深深地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在这里,那些书写责任与担当、奋斗和坚守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当祖国边疆需要支援时,他积极响应,不远万里奔赴到援疆建设一线中去,为极端干旱的荒漠气候,送去了法律的春雨;当和家人团聚共同迎接新年第一天时,他接到电话被告知被执行人出现,毅然赶往现场、严阵以待,历经四个小时不间断的拉锯谈话,最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获得了这个特别的新年礼物;当当事人头发花白且行动不便时,她主动上门立案,办好手续温暖民心,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评价。
  这里有深夜挑灯中的伏案冥思,这里有如山卷宗里的明察秋毫,这里有三尺法台上的冷静睿智,这里有执行路上的风雨无阻,这里有释法析理时的柔肠百转,这里有调研宣传时的笔耕不辍,这里有智慧法院建设的积极探索,这里有服务大局时的踏浪前行。
  同时,这些故事里还有身体遭受的病痛、有对家人的愧疚和持续累积的压力。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有一只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通州法院的法官就像这样一艘船,它执着地航行在海上,是因为对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追求,而头顶那金色的太阳,则是他们倾尽一生誓要追随的法律信仰。他们是我的榜样。
  或许有人会问,在这个充满鲜花和泥泞的时代,你是否能够做到始终不忘初心呢?
  我想说,当然行,因为有榜样的力量指引我前行。
  我想说,必须行,因为我终将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成为肩负使命的法官,用自己的微光烛照通州法院的荣光。这光不是一时兴起,不是凌空蹈虚,而是信仰的集结,是一生的守望。"
  深夜办公室里的明灯、走廊里匆匆的脚步声、键盘上飞舞的手指、群众送来的锦旗都在见证着,以王静为代表的通州法院的法官们,用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美好的青春,默默耕耘在这片热土之上。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