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海淀法院推进破产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
7月11日,记者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了解到,受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向海淀法院提出申请的清算与破产案件量大幅增加,截至2019年6月30日,海淀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已达260余件,案件总数位居北京法院前列。为进一步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淀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院在破产审判领域做出的多项探索。
海淀法院破产审判庭庭长杨靖介绍,海淀法院注重加强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设立专门的破产审判庭,挑选具有专业知识背景、丰富审判经验的商事法官和法官助理组建专业化的审判单元。目前破产审判庭共有人员26人,其中员额法官8名。在管理上,推进对破产法官实行单独考核的落实,为提高案件审理质效提供基础性保障。
为全面完善破产审判工作机制,海淀法院推行破产清算案件的繁简分流机制,对丧失竞争能力的僵尸企业及时退出市场开辟绿色通道,通过适用重整、和解程序进行积极挽救具备市场价值和挽救可能的困境企业。分别与海淀市场监管局、海淀税务局建立联动协调、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建立企业信用预警机制,破解破产企业税务注销难题。建立对破产管理人的个案考评机制,研究制作管理人个案考评表,通过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公告。此外,延伸破产审判职能,在批准重整计划并终结重整程序后,重视对重整计划执行的监督与协助,建立对重整后企业的回访帮扶机制。
随后,海淀法院还通报了一起负债9亿元人民币的高科技医药企业成功破产重整、起死回生的典型案例。北京兴大医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兴大公司)成立于1985年,曾获得"双环铂"(国药证字H2012-0021)和"双环铂注射液"(国药证字H2012-0020)两项国家及新药证书。后因管理不善等原因无法清偿债务并被强制执行。海淀法院收到兴大公司的重整申请后,对其研发的药物疗效及市场前景进行检索查询,分析其核心资产价值及陷入困境的原因,并取得主要债权人的支持。在此基础上,法院推动各方深入协商、达成妥协,并首次尝试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公开竞争方式选任管理人,为提高重整成功率奠定了管理人基础。
出席发布会的人大代表、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及破产法学者对海淀法院破产审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海淀法院院长助理李盛荣表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海淀法院将以专业化审判队伍建设为重心,凝心聚力,着力完善破产审判工作机制,以促重整、提效率、降成本为工作指引,多措并举,推动破产审判工作更上一层楼。